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零基预算改革背后的破与立
—— 透过“新词”看改革
2024-10-23 09:39: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时,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日前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了《江苏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方案》,强调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规范各类项目支出编制,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真正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

所谓“零基预算”,通俗地说,就是“从零开始”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现行的预算编制方法,大多是在上一年预算拨款的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整。“零基预算”则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

事关政府“钱袋子”,零基预算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业内人士认为,零基预算改革可以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提醒决策者更多关注预算数额本身而非增加额,能够避免部门“各自为政”和资金浪费,更好实现全盘统筹,把资金花在刀刃上。当前经济形势下,此项改革对于保证预算平衡、集中财力办大事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资金配置效益的长远之策。

零基预算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执行起来绝非易事。比如,如何有效评估支出项目、确定资金分配的轻重缓急?再如,每个部门每个项目都要核算成本,从零开始规划预算,比较耗时耗力。此外,如果各项开支都从零开始进行预算决策,重新“切蛋糕”,难免受到相关利益主体博弈干扰,这对决策方式及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零基预算改革,多个省份相继开展零基预算改革的新一轮探索。

零基预算改革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破与立”理念。“破”,就是打破传统预算编制中的惰性思维和路径依赖,重新审视财政支出项目,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确保量入为出、节用裕民。这意味着,那些不再符合当前战略目标或者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的项目应被识别出来,并考虑削减甚至取消。“立”,就是通过建立全新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机制,促进政策跨部门集成、资金跨部门整合、工作跨部门协同,形成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同时,那些具有长远意义的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项目应被加力支持,为未来增长打下坚实基础。正所谓“不破不立”,把握破与立、做好加减法,也是做好零基预算改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质效的科学方法论。

零基预算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仅靠财政部门一己之力推进,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和政策联动。比如,零基预算改革应与绩效预算、政策退出机制等相结合,形成更为完整有效的财政管理体系;零基预算改革应与中长期预算规划做好衔接,确保财政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零基预算改革本身不是目的,重点在于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因此,应建立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落实到位,推动部门由“护盘子、争资金”向“谋项目、讲绩效”转变,确保每一笔财政支出都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这不仅是对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改善宏观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途径。(陈立民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