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乡镇基层办事,一个大院门口能挂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牌子,看得人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据报道,近段时间,湖南耒阳、江苏昆山、四川邛崃、湖南安化等地对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予以撤销。有的市级议事协调机构由168个精简为37个,共减少131个,精简78%;有的撤销乡镇议事协调机构多达115个。
基层之所以牌子泛滥,有各种原因。过去,上级布置了某项工作,基层为了表现对工作的重视,就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叫作“某某领导小组办公室”“某某工作协调办公室”等,成立之初,这些新设机构也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关系、提高了效率、推动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于是, “一事一机构,一事一牌子”成了一些地方屡试不爽的应对之策,也成了某些领导干部出政绩的法宝。
但是,阶段性的工作结束后,事情没有了,机构却还在,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壳单位”和“僵尸单位”。更有甚者,在一些过时牌子的“旗号”下,有的单位成了养闲人的地方,有的成了“吃空饷”的温床,还有的成了某些人解决职级的暗箱。如此乱象,群众看在眼里,气在心里,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干群关系,也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刹住“滥设机构、乱挂牌子”的风气,首先要刀刃向内,倒追3年、5年、10年、20年,彻底清理那些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空壳机构”和“僵尸机构”;其次,落实政策要提倡务实作风,真抓实干,彻底改变“一事一机构,一事一牌子”的形式主义做法;此外,在精简机构的过程中还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做到公开透明,避免出现“越精简人越多”的怪象,避免形成“精简—反弹—再精简”的恶性循环。当然,更重要的是,机构精简之后,现有的办事机构还要确保能轻装上阵,做到“减人不减事”“减牌子不减工作”。(胡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