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重悟“问愈透、创更新”的治学之道
2024-08-07 13:5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祖籍苏州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逝世,引发人们怀念如潮。这位学界巨擘的辞世,是中国乃至全球教育界、科技界的重大损失,其“问愈透、创更新”的治学之道和科技强国的赤子之心,值得我们铭记。

“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问愈透,创更新”,这是14年前,84岁高龄的李政道站在“首届创新中国论坛”讲坛上,就“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对青年学子的殷殷寄语。李政道非常重视青年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曾“无心插柳”促成国内高校少年班的设立。他和家人拿出积蓄设立专项基金,资助优秀大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到科研院所观摩见习,为引导年轻人开阔眼界、独立思考不遗余力。

李政道教授强调的“问愈透,创更新”,道出科技创新的逻辑起点——提出问题。“我在做习题、研究问题时,从不向人请教怎样解题,不套用别人的解题方法,总是自己解问求答。”李政道在学术上的重大成就,源头正是他对物理问题的极大好奇。好的问题,是创新的根本。“人类能像鸟一样飞吗”“我们能击败细菌吗”,那些充满想象力的问题,指引人们在探索中找寻答案,促成科技史上的重大突破。

提出问题如此重要,当下情形却不容乐观。曾有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超过20%的中国大学生从未在课上提问或参与讨论,只有10%的中国大学生经常提问。不习惯问问题、提不出真问题好问题,被认为是中国学生的“最大软肋”,也是中国科学创新最缺乏的东西之一。这种“不提问文化”是如何养成的呢?有的是担心自己提的问题“无知无畏”,但有些“不愿提问”背后其实是“不敢提问”,不敢质疑“板上钉钉”的结论,结果便是在科学研究中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更谈不上科技创新的自主性和原创性。

今天,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呼啸而来,提出问题的能力成为“关键变量”。特别是AI时代,人类的“解题”速度不断加速——无论输入什么问题,AI总能给出答案。当答案太多而问题太少,“提问”的能力就显得愈发重要。基础研究是一项高风险、非共识、颠覆性的工作,相比于“跟跑”时代的验证性研究,“无人区”基础研究难题如何解?首先要从学会提问、发现真问题开始。

提出一个好问题,看似灵光乍现,实则厚积薄发。提出问题的质量,取决于对专业领域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相关前沿问题、研究断裂点和空白处的敏感程度、思考能力。从“全面的肤浅”到“片面的深刻”,深挖才见水,水到而渠成。补上“提问”这一课,不只是青年学生和科研人员的问题。鼓励质疑和批判,将“被动学习”转为以求知本能驱动的“主动学习”,才能激发想象力和好奇心,拓展创新的可能和空间。(陈立民)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