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地评线】紫金e评:从大运河中读懂“何以中国”
2024-06-22 11:1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摄于大运河扬州段,中国大运河原点公园。李海东 摄

2014年6月22日,被定格在世界历史之中——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若从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大运河河道——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算起,大运河在江苏已流淌了2500多年。2500年历史变迁,中国的大运河至今还在发挥航运、灌溉、防洪、文化传承等综合功能,是一项凝聚我国经济命脉、交通动脉、生态主脉、历史文脉、情感血脉的伟大工程。历史上,从未有哪条河流,能够像中国的大运河这么深刻地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如何重现大运河舟楫如织、满河朝霞的美丽风光,增进桨声灯影、枕河而居的人文气息?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1+1+6”规划体系,包括《江苏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以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河道水系治理管护、文化价值阐释弘扬、现代航运建设发展等6个省级专项规划。十年来,江苏不断提高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展示水平和传承活力,构建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今天,我们从一粒炭化粟,窥见“超级粮仓”背后的隋代繁华;从一把“王”铭铜矛,见证越地先民舟楫渡生的拼搏意志;从一个“闸”字碑,记录大运河绵亘数千里的沧桑历史……水波涟涟,滋养文化。大运河文化融汇了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区性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昆曲、评弹、越剧等重要戏曲,都曾与它关联。于我们而言,大运河流淌着的不仅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有绵延不绝的文脉。

千里碧波,运载千秋。大运河穿越历史,日夜奔流,流淌至今,恰如中华文化奔涌向前,已成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文化载体。千年运河哺育了两岸人民,迷人的水上风光也为文旅融合奏响华彩乐章。今天,在大运河江苏段,“大汉雄风、豪情运河”的徐州,“太湖明珠、甜美运河”的无锡,“天堂苏州、苏式运河”的苏州……每一个运河城市,文旅发展各有创意,各有特色。大运河承载着情感寄托、精神标识,浓缩着文化张力、时代活力,让传统以新生,给岁月以文明。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悠然流过千载的大运河及其灿烂文明,不只是留存于博物馆、历史遗迹、人们回忆中,而将更加鲜亮地“活”在当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能量。这十年,江苏努力将大运河打造成黄金水带、生活秀带、城市绿带、人文纽带、产业示范带,昔日的“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代之以因地制宜的市民运动、休闲、观景等亲水场所,为运河两岸百姓创造了高品质的生活生态空间。水清岸绿、古韵新风,一河运载千秋,十年申遗焕新,运河如画,记录着时光流转,见证着古今辉煌。

穿越2500多年,大运河以世所罕见的时空尺度流淌至今,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兴盛,蕴藏着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断的密码。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的脊梁,大运河就是流动的血脉。在这条千年流动的文化血脉里,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蕴藏着“何以中国”的深厚智慧。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呈现大运河的活性与活态,为我们镌刻下“何以中国”的时代答案。

运河十年精彩蝶变,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下一个十年,大运河定能再谱新篇,为我们解锁更多“何以中国”的文明密码。(安心)

标签:
责编:孔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