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光顾“咖啡奶奶”的小店就坐上奔赴南京的高铁,在门票40元的红山森林动物园花400元买文创周边,到南京直奔南湖逛吃上世纪80年代的老味道……游客为了一个故事奔赴一座城市,因为感到开心就慷慨打开钱包,这样的文旅新现象正在南京上演。
六朝古都南京,遍地是文化,处处有故事。与厚重的历史故事相比,“奶奶冲3包速溶咖啡卖10元”“红山森林动物园的动物有休息权”等新故事带来的情绪价值,开辟出一条文旅新赛道。这说明,富有生活气息、符合当下审美的故事,正日益成为吸引游客的“引力场”、撬动消费的“新杠杆”。文旅家底丰厚的南京尚且如此,其他文旅资源欠缺的城市更应顺势而为。发掘文旅资源,有“祖宗赏饭吃”的先天条件固然好,但只要会讲故事、讲好故事,一座有故事的城,照样能脱颖而出。
随着全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越来越受到青睐。今天的游客,既追求“行万里路”的美景享受,也向往在旅途中获得“读万卷书”的深层文化体验。对坐拥自然景观的地方而言,文旅市场不再是“低垂的果实”,若讲不好当地文化故事,只能挣个门票和住宿钱。而“天赋平平”的城市,只要把故事讲到人们心坎里,把故事背后的美好向往变成现实的样子,就能接住“流量”与“富贵”,在“以文化人”中实现“以文兴城”。近年来,不少地方靠特色餐饮、民间赛事、小众展览等火出圈,背后都有一个个堪称“神来之笔”的好故事。
讲好文旅故事,要摸清家底、用好家底,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为游客提供尽可能多的情绪价值。有故事、有遗存的文化资源,如名人故居、古镇古村、老工业基地等,堪称诞生故事的“富矿”。把“富矿”炼得更精,关键在于让游客产生更多的互动参与感,比如与影视作品合作,吸引游客来“打卡巡礼”;与日常消费品联名,把故事潜移默化植入人心等。改变“坐等上门”的心态,把视野延伸到当地资源之外,故事就有了更多的载体。
有故事、无遗存的文化资源,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中华上下五千年,哪个地方没有自古流传的传说故事呢?但不少地方争抢传说故事的诞生地,甚至抢着为故事情节立碑立像,招致不少非议。究其原因,“造景”的老路已不适合当今的文旅产业,重地标、轻故事,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妨让神话传说可亲近、可体验、可消费,把传说角色从神坛上请下来,让其回归人间的烟火气,走进游客中,通过趣味化的场景和活动设计,激发游客体验需求。
对无故事、无遗存的地方,讲好热气腾腾的生活故事,“赢面”也不小。在一座陌生的小城体验“生活在别处”,也是人们背上行囊的理由。今年“五一”假期,云南的芒市成为东南亚旅游的“平替”,展现了小城慢生活的吸引力。对地方政府而言,强化“大文旅”观念,把文旅产业与民生实事结合起来,通过微更新、微改造、微利用、微治理呵护民生温度,平凡而安心的生活,本身就是富有吸引力的好故事。(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