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于这些文化宝库。这是国际博协首次在博物馆日突出强调教育与研究的重要性,不仅是一次对博物馆传统角色的重新审视,更是一种面向未来教育模式的前瞻布局。
2023年约有158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0多座博物馆参与了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博物馆,这个跨越时空的智识桥梁,正逐步成为全球文化交流的强力引擎。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作为博物馆的核心职能之一,教育和研究对于博物馆公共文化职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泛滥的当下,博物馆的教育角色愈发凸显,它们不再是沉寂的历史旁观者,而是活跃的“第二课堂”。以江苏为例,355家博物馆中九成免费开放,2023年吸引1.2亿访客,举办了2.5万场教育活动,覆盖全年龄段。博物馆也不再是被动等待访客上门,而是主动拥抱公众,融入教育体系,实现了从“文物殿堂”到“大众课堂”的华丽转身,正日益成为社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走进博物馆,你会发现,这里的学习没有教科书,只有直观的展品、有趣的互动和专家的智慧分享,知识被赋予了生命,变得既趣味横生又易于消化。孩子们在这里找到了梦想的起点,成年人则在此找到了精神的栖息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满足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立体、全面的教育生态系统。
在科研的疆域里,博物馆同样是一片沃土。那些珍贵的藏品,既是时间的信使,亦是学术探索的无尽宝藏。通过与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博物馆正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前沿,不断推进新知的边界。同时,科研成果的展示,又反哺于教育活动,形成了教育与研究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科技的浪潮下,博物馆也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数字化转型。利用VR、AR等前沿技术,让古老的故事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打造出更新颖的知识海洋。在线平台的拓展消除了地域限制,这样的创新,不仅让博物馆的存在形式更加多元,也为终身学习铺就了宽广的道路。
面向未来,博物馆作为教育和研究的双重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催化剂。政府与社会应加大投入,鼓励其在内容、展示和研究上的持续创新,让博物馆成为每个人心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绿洲和“第二课堂”。
让博物馆成为更多人的“第二课堂”,是时代赋予博物馆的新使命,更是对社会教育体系的一次全面升级。它关乎知识的接力与创新,关乎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更关乎社会整体的进步与繁荣。博物馆的未来,是与每一个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心灵紧紧相连的未来,亦是不断推动人类文明向前飞跃的未来。(苏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