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鼓励他们学好中文,为传承发展中南两国友好事业、促进中非友谊合作贡献力量。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和南非都是重要的发展中大国,两国有着同志加兄弟的特殊友谊,学习了解彼此的语言文化,有助于推动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世代友好。欢迎你们在学好中文的同时,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利用所学所思、所见所闻,把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介绍给更多的朋友,努力做传承发展两国友好事业的使者,为促进中非友谊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度有别,文明无界。遍布在世界各地的一所所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架起了世界民心相通的文化桥梁。十年前,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十来年,这所孔子学院积极引入中国职业教育新理念,走“汉语+”特色发展之路,深化与中国各领域合作交流,不仅为汉语学员们提供了许多就业与交流机会,培养出复合型技术人才,也促进了中南两国民间各领域的合作发展。学校既是教书育人、学术研究的地方,也是传播文化的圣地。从2004年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至今,近20年间,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全球化“汉语热”“中国热”持续在校园里升起,青年学子们因文化交流而心灵相通,在互相了解和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化中,增进友谊、打开视野、促进合作,推动国家关系发展。
孔子学院为世界捧出“中国读本”,从书本上到现实中,文化产生着无远弗届的“吸引力”。从春秋时代的孔子周游列国那时起,就已经为如今的国际文化融合发展打开了历史之窗。2500年后今天,以孔子命名的学院和学堂遍布全球,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出海”的鲜明标识。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向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发出诚挚的邀约,欢迎师生们多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跨越山海的邀约,传递到世界上一座座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孔子学院,让莘莘学子不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感受到当代中国的宽广胸襟、热情好客、质朴之情,友谊之花芬芳民间。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日新月异,人民豪迈,前程远大,只有走进中国,才能深入了解中国,感知中国。走进偏远的边疆地区,昔日被深贫困扰着的人们,如今过上了衣食无忧、生活幸福的小康生活,中国脱贫深得人心;走进农村田间地头里,现代化农机、智能化务农等场景无处不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走进科技创新、繁忙的生产线,中国之“变”以分妙计算……到人民中间去,到火热的实践中去,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栩栩如生。孔子学院的师生们是增进中国与世界友好事业的“文化使者”,当利用所学所思、所见所闻,向世界讲好生动的“中国故事”,努力做促进世界交流合作的“催化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所孔子学院,一个文化融合发展、世界美美与共的鲜活缩影。从文化到经济再到人文,世界因合作而多姿多彩。应南非共和国总统拉马福萨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8月21日至24日出席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时隔五年,金砖峰会再次走进非洲,各国将共同擘画金砖美好未来,深化金砖国家在经贸、金融、安全、人文、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孔子学院传出的郎朗读书声跨越“语言鸿沟”,链接世界文化,拉近世界距离,昭示着合作走向“深融”世界关系。中南合作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推动经济、安全、人文、民间等互动持续走深,孔子学院在推动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世代友好中大有可为、大可作为。(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