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地评线】紫金e评:涵养就业“蓄水池”,让返乡农民工才尽其用
2022-09-22 09:56: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古风  
1
听新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促进农民工就业,事关经济社会全局和亿万农民福祉,尤其牵动人心。今年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城市部分行业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用工需求下降,一些农民工返乡就业。针对这一情况,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落实就业帮扶政策,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当前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形势如何?下一步应重点从哪些方面来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人们尤为关切。

涵养就业“蓄水池”,让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端稳“就业碗”。产业是就业的保障,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壮大,是基层开源拓岗的重要途径。今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将提高到55%,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各地把资金的“好钢”用在延链、补链、强链的“刀刃”上,对乡村资源全方位立体式开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工从中受益。在重庆市武隆区火炉镇呐溪原乡景区,当地巧用生态旅游资源,带动文旅商品开发、农特产品销售,招收170余名村民从事旅游服务,吸引外出能人回乡创办餐饮、住宿等市场主体30余家,带动年营收150万元;在江西省兴国县,当地打造“兴国表嫂”家政服务品牌,通过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法律援助等一条龙服务带火了县里的家政行业……从田间地头的直播带货,到乡村特色农产业就地加工,再到生态种养殖不断打开市场新天地,基层产业旺起来,让不少返乡乡亲在家门口当上“上班族”。乡村通过强产业拓岗位,涵养一泓就业“蓄水池”,既让返乡农民工有了“饭碗”,更为乡村发展注入了人才动力。

搭建创新创业舞台,让返乡农民工“才尽其用”。返乡农民工长期在城市摸爬滚打,见识广、视野宽、有技术,是促进乡村发展的中坚之力。各地抓住当下一些农民工返乡就业的需求,依托现有农村各类产业园区、物流节点、农业企业和种养基地等,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返乡创业园,让一批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乡土人才脱颖而出。走进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共享农创城,肉类、蔬菜、调味品……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在这里,返乡人员朱东波的粮油店生意红火,他正考虑扩大规模。数据显示,这家共享农创城自今年1月16日投入运营以来,已解决12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给个支点,返乡农民工也可“跃龙门”。欣喜的是,目前,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超过3500家,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农村创业园区(基地)。显然,“一人创业、多人就业”已成为带动乡村返乡农民工就业的重要路径。各地应持续广搭农村创业舞台,储备好扶持政策“工具箱”,在资金、市场、平台等方面进一步畅通循环,让返乡农民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农村发展带来新人气、增添新活力。

农村天地广阔,机遇良多,愈发成为干事创业、施展身手的重要舞台。这些年,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持续有力推动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冷链物流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为广大返乡农民工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新时代的农民工就业舞台更加宽广。而对于基层来说,时下乡村振兴的“鼓点”正急,人才振兴尤须紧紧“跟上来”。用好返乡农民工人才资源,培育更多的就业岗位,无疑是各地须臾答好这道“振兴题”的重要切入点。(古风)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