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为了更好地做到“学史力行”,各地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民生实事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国家发展。办好民生实事既是国家总体部署中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具体实践,要始终把民生的事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不同时期,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服务有了新的需求,这就需要在服务的方式方法、责任落实、工作进度上不断地优化升级。要更好地办好民生实事,就需要厘清责任清单、落实清单、质效清单,既要进一步压实民生工作的责任,也需要强化监督跟进,提升办事的进度,更需要在办事的效果上用心,要确保民生实事办得快、办得好、做到“家”。
亮明“责任清单”,把为民实事落实到具体的人。俗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更好地做好民生大事,就需要有全局思维,要聚焦民生的具体工作,要厘清每一项工作的任务责任单位,才能层层压实责任,把为民实事的每一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人,既能够避免“层层甩锅”的问题出现,也能够增强具体负责人的责任感和压力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厘清“落实清单”,增加民生实事进程的透明度。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备受群众的关注,这也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这就需要厘清“落实清单”,既让干部工作更加公开透明,也是群众知情权的体现,能够让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地努力认真,扛起自己的岗位责任,也能够让群众的心中有数,对干部的具体工作有更全面的了解,才能确保工作推动的过程更加顺畅。
厘清“质效清单”,确保民生实事办得又快又好。要办民生实事,不仅要办,还需要办好,这就需要在提升民生实事的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的质量要求,也是对干部能力和服务要求的提升,倒逼干部始终保持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更好地推动各方面的工作落实。同时,要运用信息化桥梁,实现“键对键”到“心连心”,提升办事效率,也要完善群众评价机制,让群众来对干部的工作进行打分,才能让干部真正地把工作做实、做好、做到群众满意。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我们要始终把民生实事这项重要的工作用心抓,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创新使用“互联网+”服务新模式,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以百姓的心为心”,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确保民生实事的每一个环节更加务实、到位,才能够真正地把民生的事情办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