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地评线】紫金e评:迎难而上,砥砺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
2020-04-25 11:0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孟亚生  
1
听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柞水县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时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这既为今后扶贫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对各地迎难而上,倾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提出了最新要求。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比“输血”式扶贫,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扶贫,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地方大力上马扶贫产业,想方设法做大做强扶贫产业,为农民增产、增收。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地方的扶贫产业暴露出不少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比如:有的扶贫产业中看中不用,热闹过后变成了“空壳”;有的扶贫产业“只开花,不结果”,不仅未能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还造成大量的资金、资源浪费。因此,打造可持续、会造血、能长久的扶贫产业,显得尤为迫切。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杜绝形象工程。“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一些地方扶贫产业之所以“短命”“早夭”,主要是由于当地干部扭曲的政绩观造成的。有的把扶贫产业当作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热衷于“堆盆景”“造声势”,至于效果如何全然不顾;有的为了让上级领导来了对扶贫产业有看点、有看头,热心于在公路两侧发展诸如花卉、苗木、食用菌等扶贫产业,但对土壤条件是否合适、贫困群众是否愿意在所不问。扶贫产业的目的是扶贫,并非是做给上级领导看、让领导满意,而是要让贫困群众有收益,使人民群众满意。扶贫产业不仅要开出美丽的“花”,还要结出实在的“果”,更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常青树”。

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扶贫产业并不因为是扶贫项目,市场就会格外施恩、垂青,违背市场规律,匆忙上马,盲目扩张,产品市场需求饱和、滞销、价格下跌,都易导致扶贫项目陷入亏损的泥淖之中。几年前,南方某连片特困地区,上马“扶贫羊”养殖,选取了当时很热门的小尾寒羊,未料北方羊不服南方水土,结果天气一热,这些羊全都病死。欲想扶贫产业长盛不衰,一定要吃透两头,一头瞄准市场需求,一头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以及贫困户的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因地因人因时制宜,选准具有区域化、特色化、个性化和有市场前景、收益预期的产业项目,切忌罔顾实际,贪大求洋,引进水土不服的产业。

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农业生产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扶贫产业,尤其是种植业、养殖业,农民最担心的是“种了卖不出”“养了换不来钱”。打消农民疑虑的一个最有效办法就是有配套产业链支撑,让产业发展靠得住,才能让群众信得过。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目前,一些地方创新扶贫产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订单生产、代养托管、入股合作、土地流转等方式,将贫困户镶嵌到产业链上;一些地方实施特色开发,纵横延伸产业链,从单一生产性功能向文化、观光、休闲等多功能扩展,实现三产融合;还有的地方用大数据平台,健全预警机制,提前预判市场风险,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等等,通过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大大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持了扶贫产业的持续稳定。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虽然不易,甚至还很艰难,但愈难愈要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只有勇于接一接“烫手的山芋”,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才能涵养出遇难而不惧、遇险而不避的刚毅品格,才能在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才能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攻坚克难,书写扶贫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孟亚生)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