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手机流量“不限量”套餐悄然下架。另据报道,在被工商认定为虚假广告、遭消协质疑、工信部也点名批评勒令整改后,三大运营商内部发文明确要求,“不许在营销中使用‘不限量’的说法,相关产品也都下架被新产品替代”。
法制日报:在执法部门的依法处罚和舆论的强烈质疑之下,不限流量套餐终于下架了,改头换面之后仍然是规定流量用完之后的限速不限量,虽然广告宣传内容方式的转变暂时解决了违法问题,可是提速降费的改革目标仍然没有真正实现,叫停下架并不是终点。广大网民依然希望简单干脆、清晰明了的不限流量套餐尽快到来,而不是套路满满、七拐八绕的消费陷阱,电信运营商诚意稀缺而算计多多的提速降费改革措施是典型的阳奉阴违。(刘勋)
中国江苏网:进入智能机和4G时代后,流量已经超越其它传统项目,成为运营商的主打业务,且随着用户对网络信息服务的强烈需求,流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对于广大电信用户而言,流量套餐当然是便宜、量大、速度快为好,这也是“不限量套餐”推出后,获得广大用户青睐的主要原因。可惜的是,运营商并未真正兑现承诺,所谓的“不限量套餐”只是个噱头,以至于消费者大失所望。(江德斌)
北京青年报:实际上,所谓的“不限量套餐”却有限量,当消费者使用的流量触及“隐形上限”时,就会被限速,甚至会被断网,连另行付费使用套餐外流量的资格也被限制剥夺。显然,“不限量套餐”是一个营销套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违背了法定告知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欺骗、误导了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以及相关实质权益。而今,三大运营商集体叫停“不限量套餐”,是一种整改性纠偏。不过,记者发现,一些地方的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依然未改口,开口闭口“我们这款不限量产品”,在运营商的网站、APP的个别子栏目中,“不限量”字样还健在。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消费者对运营商整改的彻底性难以放心。
北京日报 :套餐名字需要改,“套路思维”更要变。公众要的是简简单单、公开透明,而不是虚头巴脑、套路满满。倘若企业总是嘴上说得天花乱坠、笔下玩着文字游戏,无疑会放大用户体验与广告宣传的差距。套路或能管用一时,但透支的却是消费者的信任与期待,而这也终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姜忠奇)
小编有感:运营商一再玩文字游戏,可谓有恃无恐。涉嫌误导、欺诈、侵权,最后只是点名批评,勒令整改,却未见行政处罚,更不会赔偿消费者半毛钱,能产生多大敬畏?一个套路不灵了,保不齐又换另一个套路,商家诚实守信,是一种自律。但是,某些商家就是诚信不足,耍滑头不断。对此,显然只有靠法律条文才能约束。在此问题上,只有期待主管部门要积极作为,该履职的时候不能缺位,该行政处罚的时候不能含糊。另外,司法机关面对公益诉讼或消费者有理有据的诉求,应依法裁决,让典型案件成为判例性的存在,释放法治的正确导向,让心怀不轨者不敢越雷池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