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唱给春天的歌
——序韩秀斌军履青春三部曲
2024-03-28 18:3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蒋守昌  
1
听新闻

如果没有春天,这个世界会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是没有斑澜的色彩?是没有明媚的春光?是没有希望的跋涉?抑或是没有生命的吟唱……

想必,每个人自有不同答案。但我想,春天这般美好,没有人不会不对她心存渴望、期待和虔诚。那春日的气息,从我们与母体分离呱呱落地,直至老去远行到另一个世界,始终伴随我们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

春天是美好的。春天又是迷人的。正因为如此,才有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不负卿”“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等无数吟咏春天的名篇佳作。

在南京步入初冬的时节,捧读好友秀斌的军履青春三部曲《春天的奔赴》《春天的回响》《春天的思念》书稿,我丝毫感受不到一点严寒,仿佛置身于春日暖阳。那一篇篇灵动的文字,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挚爱,对人性的赞美,对生活的奔放。字字句句皆为情。一直以来,秀斌以对生命的感恩情怀、对生活的真诚态度、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激情似火、乐此不疲地追逐着属于他自己的春天。在他心灵的春天里,也始终绽放着一朵属于他自己的生命之花。

我与秀斌相识已久。20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南京东郊,人民前线报社在南京军区装备部直属部队举办了一次组稿会。你是哪的?我是苏北的。苏北哪的?灌南,老淮阴。你呢?老淮安。原来正宗老乡呢!接着再聊。你哪所军校毕业?南京政治学院。哪个系?新闻系。哪个学员队?16队。我的天哪!真是无巧不成书。我也是南政院新闻系毕业,学员15队……就这样,话题越聊越多,乡情越叙越近。同门师兄弟,同为苏北老乡,同在一个军区。这次相识,秀斌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让我钦佩不已:虽是“初出茅庐”、参加工作不久,但他肯思考、爱钻研,对人热情、于事专注,只要他经办的事,尽管一万个放心,他决不会偷懒,也不会拖沓。

这次组稿会结束不久,我俩就从基层部队先后调到南京军区机关工作。当时,我在军区政治部人民前线报社当编辑,他则在军区装备部直属工作部政工处当宣传干事。工作生活在同一个部队大院,相投的志趣爱好,相同的政治工作岗位,相仿的年龄,工作之余,我俩的接触交往更加频繁。周末假日,因陋就简,邀三五好友,置开胃小菜,开怀畅饮,指点江山,乃为人生趣事。记得每次秀斌言语并不是太多,但总能耐心倾听,并不时豪爽大笑,对一些世间不平之事有时直接爆出粗口,甚至握紧拳头。那咬牙切齿的样子,毫不夸张地讲,恨不得一口把坏人给吃了。每次看到他这可爱率真的性情,我总是逗他,“来,干了这杯酒,我们去找坏人算账!”“好,一言为定!干!”……一个个青春飞扬的日子,就这样被过得有滋有味、热血贲张。

人的性情有时与生俱来,一辈子注定更改不了。秀斌的率直时至今日,并没有多少改变。这个性情,有时也给他带来许多小麻烦。譬如,说他爱较真,同事写的材料领导已经认可,只是出于谦虚请他“把把关”,他就真当回事,提出了这儿不妥那儿不当的一堆意见,害得同事不悦。

实诚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一如既往的实诚。坦率,执著,阳光,达观,工作中的秀斌,风风火火,浑身上下仿佛总有使不完的劲。他的脸上难见烦恼,总是乐呵呵地笑,好像从来没有不开心一样。他说,笑着过一天是过,哭着过一天也是过,何必把自己的情绪转嫁给他人呢?他还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今工作生活在省城,干自己喜爱的职业,有喜欢自己的人陪伴,应该心怀感恩、不负年华,干点名堂出来。否则,对不起组织的培养,对不起那么多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妻儿老小,也对不起逝去的父母。

秀斌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办公室、家,构成了他人生的“两点一线”。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成为他的常态。原本以为,工作生活在同一个部队大院,聚会的机会能更多呢!哪知,只有偶尔在机关碰面时,才抽空寒暄几句。有时战友相聚,叫他过来喝酒,要么是工作忙走不开,要么是来了喝上几杯就提前离开。印象中他总是很忙。好在他的妻子理解他,不时给他鼓励,并默默担起抚养孩子、孝敬老人的重任。秀斌用他一篇篇有质量的文稿体现了自身实力,赢得了好口碑。每每看到他专注、倾情工作的样子,我倍感开心。时代不负奋斗者,星光不问赶路人。秀斌用自己的辛勤劳作和耕耘,纵情书写新时代强军伟业,放声歌唱人民军队装备事业的一个个崭新风貌,也深情吟诵自己心中那个永远挥之不去的事业的春天。

今天,秀斌的这套三部曲让我们看到了他军旅生涯的一串串闪光印迹:

《用心做好每件小事难事》《浪花里飞出“严”字歌》《海潮里奏响爱民曲》《风浪中摔打 浪尖里检验》等,是他2003年8月中旬首次单独执行采写任务,奉命到临时抽组的驻浙江舟山某装甲装备保障队采写的。在系列7篇稿件中,秀斌力图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视角展现大军营,用自己所见所闻写出了人民军队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以及亘古不变、化作血脉的爱民为民情怀。文章主题厚重鲜明,哪怕放在今天宣传也依然不过时。很难想象,在采写时间紧、任务重,居住生活环境极其艰苦的野外,还要克服天气炎热、水土不服等一个个难以预料的困难,首次外出执行任务的他,当时该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在《与时俱进推进装备建设整体跨越》《用科技破解保障难题》《科技催生保障力》《创新引领科技新跨越》《为了战斗力的生成》等作品中,秀斌用大篇幅的文字,浓墨重彩军区部队以战斗力为需求推进装备能力建设,以及某雷达仓库、某装甲装备修理训练大队、某军械弹药修理所等装备直属部队坚持紧贴实战开展科研攻关的故事。透过这些鲜活的文字,“战斗力”“创新力”“科技力”等一个个字眼律动着时代的气息,我们既为人民军队与时代同行的军人血性、打仗属性而自豪,也为秀斌强烈的军人使命感责任感而感动。在他多彩写实的描述中,我们始终坚信,人民军队永远是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服务人民的军队!

秀斌长期在军队政治机关工作,深知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作用,他的笔下自然少不了政治工作这类题材。《“人才链”是“公开”打通的》《锻造坚强的“打赢”后盾》《转化理论学习成果 回答重大现实课题》《凝聚强军兴装意志力量 投身保为打赢火热实践》《引得清泉润兵心》《使命引领创新业》等作品,用一个个具体生动可感的事实,写出了人民军队忠诚于党、听党指挥的铁血丹心和热血豪情,写出了当代革命军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风采。在《柔肩托起强军梦》中,秀斌用细腻的笔触,通过某雷达修理所女干部群体投身装备保障科研攻关的感人故事,刻画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刘茹、军区“优秀大学生干部”屈冬红、军区“何祥美式爱军精武标兵”何丽、军区“郭兴福式优秀‘四会’教练员”张峥等一群女军人心系强军矢志打赢无私奉献的许党报国情怀。在《事业心责任感是安全发展之本》中,透过某工兵器材仓库官兵在“聚精会神干事业,忠诚使命尽职责”专题教育中的一幕幕热烈讨论画面,写出了仓库党委着力廓清部分官兵思想迷雾,凝心聚力谋打赢的故事,深刻地阐释了事业心责任感与安全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生动呼应并展现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时代主题。

秀斌还用手中的笔深情描写战友,描绘他心中热火朝天、荡漾青春热血豪情的军营。单启虎、陈小于、李长盛、翟霄汉、杨作祥、刘汉桃、顾明……一个个基层部队官兵矢志打赢、苦练装备保障能力的感人故事,如同一幅幅工笔画铺陈在我们面前。一直以来,军营催生了一批批铁石心肠、貌似冷血的军人,其实,貌似冷血的背后,是共和国军人以国为家、无私奉献的滚烫情怀!不正是一代代革命军人牺牲奉献,以小我成就大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才坚不可摧,人民的生活才一天天更加幸福安定吗?

秀斌的笔下,除了壮绘绿色军营,还有人间真情、生活烟火等世间百相。一路写来,个中艰辛自不必说,但秀斌无畏跋涉。他说,正义、责任、美好,是文学表达的主体,是社会的本来面貌,也是他苦苦追求的价值取向。他的心中,一直盛放着春天,那么多姿,那么纯粹,那是一种温暖的象征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人间最美是亲情。血脉相连,心手相牵,那是一种无法言喻,难以用文字替代的温暖。秀斌把亲情看得很重。的确,一个人如果不时刻心怀至爱,生活中就是一个周身冰冷的人,也难以把爱施予他人和社会。秀斌是念亲的,那是一种真正刻入骨髓的爱。正如他在《春天的思念》一书自序《重读家书泪满襟》中写到,“这些用墨水写成的信件,是我与亲人之间的精神纽带,是我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唯一寄托”“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亲人一直是我最坚实的后盾。他们用生命中最微薄的物质,给予我最宝贵的支持和爱”。他在泪光中,深情诉说着与亲人的每一次相聚、分离。这些家书聊的是家常里短,叙的是亲情乡情,文字未加修饰,语句未经雕琢,主题积极向上,字字句句闪耀着炽热的家国情怀。毫无疑问,这些亲情的抚慰给了秀斌战天斗地的信心和勇气,以及不断前行的力量。我们眼前不由浮现出这样的场景:当年经济贫困甚至落后的苏北乡村,巴望出人头地的秀斌一家人与志向高远、军营追梦的草根热血青年,自此开启了长达多年的“两地书”模式。亲人的期盼、嘱托,秀斌的懂事、奋进,将小家与国家、小我与大我,浑然联结在一起。秀斌到部队后,将部队情况和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向父母和亲人汇报,“我在这里一切都很安好”“再苦再累我也会坚持的”“我获得了入伍以来的第一个连嘉奖”。父亲和母亲分别来信,“不要挂念家中一切事情”“为党为国出一份力发一份光”“愿儿在部队里好好地干”。还有大姐来信,“你取得最好的成绩就是对所有亲人的安慰”“做姐姐的为你高兴和自豪”。弟弟入伍后向他汇报“拿了第二个嘉奖”,他鼓励弟弟“当兵就是要当个好兵”……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中华民族传承赓续数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显然,秀斌和亲人笔下的这些家书已超出普通家书的范畴。

除了亲人的血缘之情,秀斌还倍加珍惜个人成长中老师、同事、领导、战友等给予的关心关爱之情。他是一个很细致的人。他把这些感动,一一收藏在《春天的思念》里。事实上,这些期许对他的人生成长意义非凡,甚至不可或缺。高中数学老师孙金龙来信“与人处事要真诚待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初中语文老师孙崇岚来信“希望你做好奉献的准备、吃苦的准备”,入伍前的文印室同事白丽丽来信“不要怕吃苦,须知苦尽甘来”,教导员李荣军来信“希望你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优秀军人”,等等。这些期许犹如一碗碗心灵鸡汤,让初进军营、初入军校的秀斌喝下后浑身“热辣滚烫”,工作中似乎总有使不完的劲。用他自己的话说,读完来信,仿佛黑暗中突然出现一束光,给他带来抚慰、温暖和力量。军旅取得的点滴进步,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书信勉励分不开。

“用感恩的情怀,回报感激我一路成长发展的各位首长、领导和战友,感念我的亲人和朋友。”这是秀斌邀我作序时的肺腑之言。这套三部曲便是他26年军旅青春的感恩记录。一个人懂得感恩,才能收获更多成长的源泉和动力,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用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不断攀越人生路上的一个个顶峰,获得一次次新生,收获一个个成长。与其说给他书作序,倒不如说是我一直沉浸于他的成长故事之中,久久不能释怀。他的成长,不吝于一本励志书,让我们懂得:幸福从不会从天而降,只有付出相应的辛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播种梦想、追逐梦想,人生才会收获一个个甘甜。生活不需要抱怨,只有心存感恩、春风暖人,才能生活在人性的春天里,真诚相处、心无芥蒂,彼此相念、一生相牵。事业需要打拼,甘于躺平者永远赢不来鲜花和掌声,只有一次次敢于超越自我、奋力追赶他人,才能一次次收获事业的高光时刻,在竭尽所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奉献自己、燃烧自己中,体味人生的价值、丰盈人生的精彩。

矢志不移奋斗初心,壮志无悔青春梦想。一个思想成熟的人,一个脚步坚定的人,总是为梦想执著前行。2019年,秀斌挥别自己曾经为之奋斗26年时光的绿色军营,转业安置到了江苏省委外办工作。在这个人生的新起点新舞台,他把自己比做一张白纸,一切从头再来,以军人的血性和担当,努力续写属于自己的事业春天。无论是突如其来的任务还是综合文稿写作,无论是下基层调研还是机关勤杂事务,他总是勇挑重担、靠前战斗,用一个个不眠不休成就精彩、赢得掌声,转业4年已两次在公务员年度考评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并受嘉奖。有人劝他何必那么苦、那么拼?年近知天命的他,依然一脸笑意,乐呵呵地说:“大半辈子的习惯,已成自然。想改,哪能改呵,也改不了啊!”

一串爽朗的大笑声中,我仿佛又看到了秀斌在位于北京西路那栋被繁茂枝叶掩映的办公楼里,奋笔疾书。那夜色下的灯火,那夜空中的星光,那伏案的身影,那绿色的枝条,那电脑键盘敲击的声响,一齐化作春天的气息,朝我走来,荡漾、温暖我的全身……

(蒋守昌)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