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智库之声|重塑江苏产业空间 构建梯度产业链
2020-08-27 10:56:00  来源:现代服务业智库  作者:张为付 陈启斐 叶群  
1
听新闻

摘要:江苏省地处黄金经济带的“龙头”——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的经济强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就江苏省内部来看,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从外部来看,江苏省产业空间延展性不足。内外双重压迫下,江苏省产业链的省际循环和省内循环双向受阻。为重塑江苏省产业空间、构建梯度产业链,江苏对外应对接安徽,拓展产业空间,联动发展;对内应增强苏北发展动能,建立产业梯度格局;同时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培养新动能,开发建设城市,改造旧动能,新旧动能双管齐下,实现江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江苏产业发展存在短板,内循环驱动力不足

1、产业链梯度不足

2020年1月21日,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联合发布2019年江苏经济运行情况,核定江苏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99631.5亿元,人均GDP 12.36万元,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近年来,江苏整体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江苏省内部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距。苏南、苏中、苏北是江苏梯度差异明显的三个经济区域,苏南居于产业梯度的高层,苏中为居中,苏南则处于产业梯度的低层。

由于历史因素的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末,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经济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轻、重、农”的区域分工格局,这是三大区域经济发展起点不平衡的历史基础。又因为江苏南北区位特征差异显著:苏南地区地处长三角地区核心地带,邻近上海,有利于接受上海的经济辐射,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苏中地区位于次中心区域,地处沿海和沿江两大经济带的结合部,受上海直接影响较少;苏北地区位于边缘和辐射地区,地处长江以北,受经济中心吸引和辐射作用较弱。在历史因素和区位特征的双重作用下,三区域发展水平不同,形成了产业之间的梯度。目前,苏北主要优势产业为农林牧渔业、食品制造业等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苏中主要优势产业为石化医药工业、电力热力及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苏南主要优势产业为金属冶炼及制品业、电器机械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但三大区域的产业梯度仍存在未进行密切协作以及合理适时的产业转移的问题,产业发展较为独立,产业互补性较弱,产业链梯度不足。基于比较优势法,我们可以合理猜测,在未来,劳动密集型产业、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将逐渐从苏南向苏中、苏北转移,在苏中、苏北崛起后,苏南将面临一个产业基础空心化的问题。

2、产业空间狭小

江苏和浙江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江苏省的南部地区和浙江省的北部地区都是长江三角洲核心区的组成部分。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引领支撑长三角一体化深度合作共同发展,若把上海称作“龙头”,那么江苏和浙江就是“两翼”。两省经济实力都很强,竞争态势由来已久。浙江省是民营企业强省,在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上榜企业数量排名第一,占比18.4%,江苏省排名第二,占比16.6%。浙江在主导企业发展上也与江苏存在竞争关系,主要体现在招商引资和接轨上海两方面。尤其是苏南和浙北两地区在接轨上海、接受上海辐射方面存在更为激烈的竞争,纷纷以优惠条件吸引上海的产业转移、资金和人才流入。此外,浙江中小企业发展强劲,各方面综合导致江苏省产业空间狭小。

3、产业循环内驱动力不足

每个省份如同缩小版的中国,只有在内外循环双重驱动下,省内经济才能强劲有力蓬勃发展。江苏省对内产业梯度不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经济区域产业梯度明显;对外产业空间狭小,江苏与浙江的强强竞争关系使江苏省的产业发展空间遭受挤压。内外压迫导致江苏省产业链的省际循环和省内循环双向受阻。如何提升产业循环驱动力是江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江苏省强化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1、对接安徽、拓展产业空间

安徽与江苏地相连、水相通、人相亲、习相近,具有合作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长期以来,安徽被认为是长三角区域中相对落后的地区,与沪苏浙在经济体量、产业结构以及营商环境等方面相距甚远。与浙江相比,江苏与安徽间的竞争关系较弱,反而构成的是典型的强弱依附关系。安徽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价格低廉,并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科教资源,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具有后发优势。江苏应发挥地域空间优势,主动对接安徽,在已有的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安徽的全方位合作,促进相互之间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打造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将两省间依附关系转化为经济伙伴关系,进而拓展江苏的产业空间,推动江苏与安徽间的省际循环,在坚持优势互补原则基础上,实现两省之间合作共赢、联动发展、共同繁荣。

2、增强苏北的发展动能,建立产业梯度格局

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发展落差往往是发展空间。要改善苏南、苏中、苏北的梯度经济差异,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要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缩小与苏南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

合理分工,发挥比较优势。苏北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在农业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拥有“临港、沿线、依桥、托海”的交通优势,应将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在之后的发展中,也应逐步对加大对二、三产业的投资,增加二、三产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

强强联合,提高区域竞争力。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应根据产业梯度进行密切协作。在三大经济区域内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通过利用苏北的资源优势,苏中和苏南的资金与技术优势,增大企业规模,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政策倾斜扶持,优化发展条件。为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有关部门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实施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均衡性,搞一刀切,要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优化整体的营商环境,分类指导实现省内的区域互补。

3、新旧动能双管齐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动能培育:加大科技攻关力度。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江苏省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坚力量,要集合科技力量,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要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未来要推动企业产业竞争力、创新性发挥引领作用,把握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变革,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以科技创新力量驱动发展。

旧动能改造:提升江苏城市发展质量。江苏城市开发建设早、旧城区多,改造任务很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件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对于城市旧城区的改造不能一律大拆大建,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移除了居民长年形成的生活习俗,城市就失去了根与魂。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要注意保护好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保留每个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特征。同时要坚决防止借机炒作房地产,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长效机制,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张为付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陈启斐 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 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叶群 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标签:
责编:袁中江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