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智库之声|以科技创新赋能“双循环”发展战略
2020-07-29 19:54:00  来源:现代服务业智库  作者:张为付 胡雅蓓  
1
听新闻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之际,我国要推动双循环发展,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突破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和经济低迷困境的关键着力点。为此,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科技创新为“双循环”赋予新动能,以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一、“双循环”发展战略下科技创新的使命

现代经济本质上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各环节的运行流转是经济健康运行的前提保证。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通过科技创新解决我国经济循环中的技术“卡脖子”问题,对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速了新旧动能转换。2020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逆势增长,科学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6.7%。抓住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的窗口期,通过加快科技创新,畅通科技、金融、产业和成果转化的通道,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国内循环,持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引擎。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6月24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下调全球经济预期,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面对陷入深度衰退的世界经济,科技创新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步伐必将加快。一方面,抗疫驱动科技创新。疫情发生后,我国积极主动与国际社会合作,聚焦医疗救治、疫苗研发、检测技术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科技创新能力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科技力量在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供应链已经呈现出本地化、区域化、分散化的趋势,全球经济失衡格局面临重构。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我国深度参与国际循环,不仅造福本国人民,同样惠及世界。科学谋划和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是在我国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中取得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

(三)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科技创新是民生改善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支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造福人类是科技创新最强大的动力”。疫情给消费带来负面冲击,我国居民收入增速出现大幅下滑。疫情减少了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外出消费,但也扩大了线上消费、居家消费的发展空间。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科技对消费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影响力。同时,近期国际贸易冲突和科技竞争升级,中国作为崛起的发展中大国,要应对修昔底德陷阱的威胁,化解宏观经济安全面临的风险,根本出路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双循环”发展战略下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一)从国际循环看,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阻碍产业循环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为制约我国参与国际循环的主要问题。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我国科技进步虽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在高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目前,我国“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高端制造及新材料等领域,如信息产业的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航空领域的航空发动机短舱、适航标准、重型燃气轮机;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算法、触觉传感器等均为中国亟待攻克的技术短板。近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一些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重冲击了全球产业链分工协作网络,中国部分创新密集型行业境外上游供应链断供风险加剧,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关键技术依赖进口导致“卡脖子”问题的严重性。

(二)从国内循环看,供需匹配失衡梗阻市场循环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国内经济循环的角度来看,这一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无效的低端产品供给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有效的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供给质量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消费升级的需求,产业的智能化和高端化发展不能满足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如我国境外消费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数据,2018年中国公民全年在国外花费达到2773亿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了国内供给体系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美容彩妆、洗护用品、营养保健等的旺盛需求。总体来看,国内经济市场循环不畅的矛盾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供给质量、水平和效率,从而不断扩大国内经济循环。

(三)从“双循环”关系看,创新链条瓶颈制约经济社会循环

构建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激发创新活力,链接全球创新。而我国创新链条目前主要存在着三大瓶颈:一是创新要素流动存在诸多障碍。从人才、资本、技术、数据几大创新要素市场来看,仍存在科技人才自由流动面临专业资格认证等制度性壁垒;科研、创业等资金流动渠道有待拓宽;技术要素流动相对滞后;信息交流缺乏平台支撑等问题。二是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我国现有科技体制对创新链中的创新主体激励机制不畅,创新过程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成果缺乏产业化基础,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三是创新生态有待优化。自主创新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人、财、物管理“一刀切”,忽略区域差异性的倾向,导致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等问题,科技创新在项目、投资等方面难以实现有效分工协作。上述创新链瓶颈形成制约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联动的症结。

三、“双循环“发展战略下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对策

(一)精准识别产业循环技术断点,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短板

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保障。第一,推动关键领域的进口替代,全面梳理现有产业链在关键环节和核心零部件方面存在的技术短板,以“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精准突破制约产业链的技术断点和堵点,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上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打破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第二,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突出应用研究的基础支撑,扩大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基础研究评价机制。第三,要抓住全球产业链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对未来可能引领科技革命的技术制定长期跟踪与研究规划,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二)紧盯国内市场循环发展重点,优化科技体制的制度环境

构建以内需体系为主体框架的国内循环体系,是坚持以我为主构建双循环的关键。一是秉持以科技创新促发展的理念,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立足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的独特优势,通过科技创新来创造新供给,进而来催生新需求,实现科技创新对我国内循环的引领。二是以科技创新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强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科技研发任务的统筹组织,以科技创新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构成科技、经济、社会有机结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推进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科创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开放创新扩大双循环交集, 促进创新链与生产链深度融合

推动形成双循环的发展格局,需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开放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开放创新,推动国际科技合作。通过构建多层次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机制,深度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成为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二是加大新兴市场拓展力度,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互利共赢的供应链产业链合作体系。三是促进内外创新链与生产链互相嵌套。增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韧性和柔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统筹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促进国内外市场上的技术、规则、标准和制度的相容和协调。

(作者:张为付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胡雅蓓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 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

标签:
责编:袁中江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