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新官理旧账”理的是公信力
2017-03-30 09:1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一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突然跑到办公室,一阵寒喧之后,问其最近忙什么?他回答说:“忙上访”。见笔者一脸茫然,便一五一十说出了自己因“改制”导致离岗的遭遇。原来,其所在某“权势部门”在没有任何政策依据的情况下,采取伪造职工签名表决的手段,违规将本不在改制范围之列的下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进行改制,致使部分职工离岗、待岗至今。几年来,10多名职工为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先后多次赴省进京上访,“权势部门”虽一再承诺解决,可一次次被接回后,几年都拿不出令职工满意的解决方案,一拖再拖,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单位与职工之间互不信任,矛盾越积越深。从其叙述中听出,改制系前任领导所为,后任领导抱着“新官不理旧账”的态度对待,明知改制系决策错误、存在瑕疵,可就是不愿改正,患得患失,“怕”字当头,一怕连锁反应;二怕承担相应补偿费用;三怕影响单位威信和形象。因而,对“旧账”不是积极应对、主动作为,而是采取上瞒下压、左右干预的手段对待,致使问题久拖不决。

  “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这一掷地有声的表态再次提醒我们,身为干部,理当说到做到。班子换届、干部交流是正常的组织人事变动。那些因诸多因素一时半会没有办完、办好的事情,只得留给接任的“新官”去解决。省市县(区)乡(镇)换届之后,领导干部变动、交流面广,类似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单位改制、工资拖欠等遗留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大多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前任领导没有办完的事是继续办下去,还是就此结束,前任领导所作的承诺是兑现还是不了了之。对此,多数新任领导能正确对待,妥善把前任所没有办结的事办好,所承诺的兑现到位。但也有少数新任领导抱着 “新官不理旧账”的态度,对前任遗留下来的一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老大难”问题不闻不问,推三阻四,不愿解决,摆出一副“新官不理旧账”的架势,即使群众找上门了,也是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的新任领导被找烦了、问急了,便板着面孔说:“是前任答应的事,找前任去。”一句话,使得群众深感有一种被欺骗愚弄的感觉,既寒了群众的心,也伤害了群众感情,群众对这种“人走茶凉”的“官场游戏”现象很有意见,造成关系紧张,矛盾激化,甚至越级上访,使群众产生对政府和领导的不信任,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新官不理旧账”,实则是政绩观和权力观出了问题。一是不想理旧事。认为理旧事是给前任“擦屁股”,干得再好都是为前任“贴金子”,体现不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反映不出个人的政绩,因而对前任遗留下来的旧账,能拖则拖,能躲则躲,能糊则糊。二是不愿理旧账。认为“谁的孩子谁抱走”,对旧账爱理不理,处理不好害怕影响到方方面面关系,于己不利,因而对前任遗留下来的旧账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三是不敢理旧账。旧账一般都是棘手的老大难问题,都是“硬骨头”,处理起来费精劳神,自己能力又有限,影响自己在领导和群众心中的形象,因而不敢去理。

  笔者以为,“新官理旧账”是职责所系,理的是公信力,更显担当精神。新任领导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应尽的责任,无论是前任还是新任其工作目标和方向都是一致的。不管新官、老官都是共产党的“官”,都是人民公仆;不管新事、旧事都是老百姓的事,都是党之所系、群众之所盼。因此,新官必须理旧账。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新任领导当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担当出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维护群众利益的大局出发,对前任所遗留的“旧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只要是对工作,对基层、对群众有利的,就有责任、有义务把工作衔接好、把遗留问题处理好,确保群众利益不因人事的变动而受损。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行使权力必须把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作为出发点,“新官理旧账”,理出的不仅是群众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政府公信力。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对真正解民所困、急民所需的旧账,要尽快解决;对于带有“形象工程”性质、不利于群众生产生活的旧账,要坚决纠正;对于因条件不具备暂时不能够解决的“旧账”,要耐心地向群众解释清楚,争取早日解决。

  新官愿不愿理旧账、敢不敢理旧账、能不能理旧账,体现的是品格,考验的是责任担当、能力水平,更关系到至关重要的政府公信力。各级干部只有自觉摒弃“新官不理旧账”的思维,主动接过前任“旧账”,甘于承担责任解决疑难问题,敢

  于开拓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继往开来,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样才有利于工作的连续性,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开展,才有利于干群关系的融洽,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从而进一步树立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信力。

  韦干熙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