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记者调查博物馆非馆方讲解乱象,发现不仅价格昂贵,有的动辄就数千元;而且质量参差不齐,有消费者称“后悔预约私人讲解,连维权都不知找谁”。
其实参差不齐又有什么奇怪呢,“参差不齐”不就是市场的常态吗?人们去餐厅吃饭,也会有好吃的、不好吃的,喜欢的、不喜欢的,这再正常不过。至于说维权不知找谁,这未免也夸张了,不满意的话在电商平台给个差评、申请退款就好了,这些服务也并非出于黑市,何至于连基本的商业规则都约束不了呢。
这最多只能说明,在馆方的讲解之外,另外形成了一个市场,这不受博物馆的控制,可能也不招他们的喜欢,就像有业内人士在采访中称“这严重影响了博物馆正常有序运行”。
但非馆方讲解之所以这么火爆,原因也很简单——馆方讲解约不到。谁不希望获得物美价廉又正规专业的讲解呢?奈何供给完全跟不上。据某平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平台上预订国内暑期博物馆的人次同比去年呈现双位数增长,博物馆门票预订量超过主题乐园,在所有景区类型中排行最受欢迎第一位。在这种火热面前,很多馆方想提供充足的讲解服务其实也不太可能了。
而且从趋势看,一些博物馆还试图“垄断”馆内讲解。近些年不少博物馆都发布了规定,禁止馆内讲解。既不允许非馆方讲解,自身的讲解能力又跟不上,压抑需求又没提升供给,那么可不就催生了一个乱象频发的市场?
如果馆方不能保证充分的供给,不妨有现实感一些,允许部分商业和非馆方讲解进入,并约定相应的规则,包括讲解的人员规模、声量大小、维权处理等。既保障场馆的正常秩序,也满足游客的观展需求,这才是博物馆的分内之事,而不是无视游客需求、一味地“堵”。
这也并非没有相关规定。2022年8月,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关于规范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本馆讲解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博物馆可以允许社会团体、个人在馆内开展讲解服务,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通过事前培训、备案、事中事后监管,对讲解员、讲解词进行审核把关,规范讲解秩序,确保向观众传播科学、准确、正确的内容和价值观。
而现阶段更重要的,则是探索出博物馆讲解向社会开放的可行性方案。博物馆如何把关,又如何确定准入门槛,这些还需要更加细致的指引。
仔细想想,博物馆为什么要免费向大众开放?就是因为这些展品不是哪个组织所独有,根本上这是全民财富;同理,这些展品所凝聚的知识,何尝不是全民财富,博物馆讲解又为何不能向大众开放?
在这个暑假,游客们不惧炎热的天气,奔赴一个个博物馆,这种对知识的向往应当被尊重。博物馆自然应当更有担当,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完善的服务,既然非馆方讲解存在乱象,那么博物馆也不妨尽自己所能,帮助完善市场,而不是充满敌意地、轻易将这些服务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