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省通报,2023年该省一单位开展节庆表彰活动13场,且要求相关部门单位拍摄制作各类风采展示视频。据悉,这些视频并非“随手拍”,而需精心策划、撰写脚本、出镜拍摄、后期制作等诸多环节。如此耗时耗力,基层不得不加班加点才能完成。
单位组织表彰活动、生动展示基层风采,按说本是好事。随着短视频传播风生水起,在表彰活动中引入更加丰富的宣传形式和技术支持,也不失为一种探索。问题在于,“不管大事小情,动不动就要视频”,那基层可就吃不消了。譬如上述单位,动辄要求全省系统参加,一半以上与业务工作无关,完全搞成了“场面活儿”。还有一些单位和地方为追求热烈效果,在拍视频、做展示、求精致上疯狂“内卷”,要求一次比一次“高阶”“酷炫”。但效果如何呢?钱花了,人累了,于实际工作的益处微乎其微。
看似新形式,实则老问题。说到底,无视基层实际,不顾真实效果,纯粹为拍而拍,已经走向了形式主义。纵观那些招致吐槽的视频展示,看起来像模像样,但内里实在很“虚”,既对实际工作无帮助,对士气干劲无鼓励,还徒增基层负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本就繁杂,如若一会儿撰写脚本,一会儿剪辑视频,只会喧宾夺主、顾此失彼,搞得人仰马翻,还影响了本职工作。
拍视频之风盛行,无非因为“好看”。精美画面再配上背景音乐,能烘托出“积极上进”“专业敬业”等“干得好”的氛围。但是,基层干部为此牵扯太多时间精力,显然是一种资源错配。而笃信“干得好不如晒得好”,必将对行业作风乃至社会风气造成极大伤害。
有人说,形式主义好比“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它是精致利己的,又善于伪装,自带“政治正确”。从材料多、汇报多,到表格多、视频多,种种形式层出不穷,可若不及时按要求完成,还可能被认定为态度问题、能力问题。你不敢说我不敢说,形式主义便愈发根深蒂固了。
谁都讨厌形式主义,但让形式主义离场并不容易。一方面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强化“实干”导向;另一方面加大整治力度,细化负面清单,增加搞形式主义的风险和成本。如此,才可能不断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田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