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村庄规划不能“墙上挂挂”
2024-05-28 15:49:00  来源:经济日报  
1
听新闻

长远看总体看,村庄发展需要规划,但不必强求编制节奏的一律。比节奏更重要的,是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使规划与建设有效联动。规划应追求能用、管用、好用,而不是为了规划而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自然资源部、中央农办也已联合印发文件,提出及时纠正一些地方村庄规划编制盲目追求全覆盖、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和倾向。

村庄规划,不同于村里的产业规划、旅游规划、文创产品规划等,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法定规划,乡村各类空间开发建设活动要实施规划许可管理。村庄规划也是“多规合一”的规划,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

“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这句话反映出一些村庄的规划之痛。原因在于脱离实际、水土不服,难以起到指导作用,具体可分三种情形。一是规划编制没有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风貌保护等现实要求,有的还互相“打架”,导致规划建设两张皮。二是盲目追求村庄规划全覆盖,导致有的照搬城市做法,有的照抄其他地区,规划不少但质量不高。三是没能有效发动村民参与,没能充分体现村民诉求,甚至存在“换一任领导,换一套规划”的情况。

规划应追求能用、管用、好用,而不是为了规划而规划。长远看总体看,村庄发展需要规划,但不必强求编制节奏的一律。要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重点推进有需求和条件的村庄编制,不宜下达完成指标和时限。建设项目多、保护需求多的村庄可编制内容较详细的规划。人口流出多、建设任务少的村庄则应编制成本较低的通则式规划。形式上,既可单独编制,也可多个村庄合并编制,或与乡镇级规划联合编制。

比节奏更重要的,是加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使规划与建设有效联动。这就要求规划编制适应乡村发展演变规律。例如,城镇化进程中,很多村庄会发展壮大,也有的会融入城镇或搬迁撤并。村庄规划就要适应人口结构、社会形态、生产生活的新变化,对不同类型的村庄有所区分,避免资源浪费。又如,村庄对生产、生态、生活空间都有需求且不尽相同,规划要在功能定位、发展引导、设施配置等方面加强协同,将各类利用管理与引导要求统一纳入,避免细则“打架”。

村庄规划有其约束性目标,为此要守好底线。考虑政策要求,乡村规划主要是守住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底线和历史文化保护线。乡村的首要功能是保农产品供给,要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严格耕地保护,守好耕地红线。美好的生态是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要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尽可能保留乡村原有的自然形态等,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乡村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要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尤其是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古村落等,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规划编制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至关重要。毕竟,如果农民不买账,再高大上的规划也难以落地。要尊重农民意愿,反映农民诉求,让规划从农民心里长出来。云南省率先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发动公职人员回乡参与规划,带动村民“我的家乡我规划”,取得良好效果,值得研究借鉴。规划成果还可以制作直观易懂的版本,让农民看得懂、好操作、能监督。

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是乡村振兴的要义。为此,要将村庄规划底图打造成乡村振兴蓝图,构建兴旺的产业圈、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让农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乔金亮)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