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火花技术”赋能广阔田野
2022-07-19 18:12:00  来源:人民日报  
1
听新闻

【现象】多年生稻栽种一次可连续收割多季,耐盐碱水稻、耐盐碱大豆破解了盐碱地种庄稼难的问题,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推动合成生物学向前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涌现,吸引各界关注。不久前,农业农村部面向全国启动农业“火花技术”征集工作,旨在通过多元培育、跟踪监测、推广示范等一揽子手段,将更多农业科技创新的“火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切实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

【点评】

火花,是一个具有希望的意象。农业“火花技术”是指处于萌芽状态或成长阶段、尚未大面积推广,未来可能对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农业科技成果。从农学、园艺、土肥、农业工程、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学科领域,到合成生物学、微生物组学、农用新材料、智慧农业等前沿交叉领域,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持续涌现。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从加快培育优良品种、提升耕地肥力,到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稳产保供离不开科技创新保障;无论是践行绿色低碳、生态安全,还是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有赖科技创新突破。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提升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开展农业“火花技术”征集工作,正是为了将那些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或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具有较高科学价值和较大应用潜力与发展前景,潜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的新技术挖掘出来、培育壮大,助力农业生产、赋能乡村振兴。

鼓励创新,也需正确引导。现实来看,有的实验室成果难以在短时期内快速落地,星星之火成长为重大成果需要周期,也有的存在夸大成分。合理看待、对待农业科技创新的“火花”至关重要。一方面,当以积极包容的态度看待和鼓励每一项“崭露头角”的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展跟踪、评估。另一方面,当以理性审慎的眼光,着眼于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现实需求,系统分析新成果新技术的科学性、可行性、方向性。既不以老观念抹杀新事物,也不让主观性代替客观性、真实性,才能让更多火花变火苗、火苗变火炬,带动农业生产实现突破性发展。

如果说“火花技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那么“从1到N”的转化,则需要各地各部门携手添柴。建立支持机制,以财政资金、优惠政策等为其培厚发展土壤;加强推广转化,让更多新技术新成果落地生根;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增强授权的及时性和专利权稳定性……多方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整合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成果的中试、孵化、转化,才能让好技术更好转化为生产力。

当前,我国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尊重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必能更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推动更多农业科技的“火花”变成创新发展的“引擎”,不断强化科技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常 钦)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