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歇后语叫做“剃头挑子——一头热”,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过去,剃头匠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招揽生意。他的挑子(担子)上,一头挑着火炉,一头挑着理发用具,因此只有一头是热的。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不少人习惯把“理发”叫做“剃头”。
现在没有了挑着担子的剃头匠,理发的地方成了发廊和发型设计中心。城市里的很多发廊装修豪华,理发师大多穿戴很讲究,有着高级发型师、总监等头衔……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理发的从剃头挑子、理发店到发廊,再到连锁的发型设计中心,不断变化着。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人们的发型也在变化着。1970年代,男人平头、女人运动头几乎就是标配;1980年代,掀起港台风,大波浪、爆炸头、分头兴起;1990年代,西风东渐,染金发成为一种时尚;2000年以后,彩发、莫西干发型、光头都一度流行;现在,满头麻花辫的女生、马尾辫大叔、头发染成奶奶灰的“小鲜肉”,看到了都不会觉得新奇,审美越来越多元。
过去把理发行业称为“头等事业,顶上功夫”,而从头上发型的变化,从行业的变革上,我们也能够发现社会进步的密码,感受全面小康之路上的点滴改变。
文/胡波 钢笔画/朱亚文 漫画/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