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重大要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基层干部,面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期,“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唯有紧扣“创新”这一“内核”,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塑竞争新优势,汇聚发展新动能、增添社会新活力。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纵观科技发展史,不难发现,每一次的科技突破都伴随着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质态革新,从根本上颠覆和重塑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素,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跃升。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就是打开新质生产力大门的一把“金钥匙”,破译高质量发展的“新密码”,必须做好科技创新这篇文章,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释放科技创新强动能。近年来,钟楼区积极布局前沿技术突破、深耕前端领域研发,拥有全省首个以集聚国家级特聘专家为特色的研究院——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截至目前,研究院已累计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9名,其中国家级特聘专家24名,省双创人才9名,在智能网联、AI赋能、技术攻坚等领域为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解决方案,为全市打造“新能源之都”贡献了钟楼力量。此外,钟楼区持续深化与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共建“科创飞地”,借新质生产力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途。
以产业创新为支撑,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落脚点在“生产力”。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也提醒“但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要防止一哄而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掌握“快”与“慢”的辩证法。“快”,就是要抢抓机遇,“看准了就抓紧干”。新质生产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重点聚焦技术含量高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聚焦算力风口,钟楼区依托华东云计算基地万兆光纤接入优势,适度超前、布局推进区域智算中心建设,目前电信一期50P、移动一期230P算力池已建成投用,算力规模全市第一、华东领先,将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引擎。“慢”,就是不能急于求成,要久久为功,一仗接着一仗打。钟楼区始终秉持“钟楼人民的柴米油盐、安居乐业就是我们的诗和远方”理念,围绕人民群众看病贵、就医难等问题,谋深虑远、步步为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医疗领域改革。2016年,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落户;2019年,基地建成常州市“智慧健康云”。2021年,“智慧健康云”扩容建设为影像平台;2023年,影像平台联通全省100%(1966家)公立医疗机构,常州率先上线数字影像服务。据统计,服务上线后,实物胶片费用降幅 98.05%,预计全年节省约 5800 万元;患者检查费用预计全年减少近 6890 万元。
以理念创新为突破,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我国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为此,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尤其是能源结构的转型,更多发展绿色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近年来,国家提出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电力的智慧管控,减少光伏、风力等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冲击,提高应对未来突发状况的能力,实现用电的更安全、更智慧、更高效。在常州市大力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的背景下,钟楼区充分利用省级大数据产业园、华东云计算基地等丰富的科创平台和算力载体,围绕“发、储、送、用、网”产业链分工,以“建”“聚”“管”“链”四步走发展模式,聚合智力、算力、电力,在光储充项目应用和微电网建设层面不断发力。依托丰富的园区、企业、楼宇、场站等场景资源,积极做好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站的建设推广,尽可能调动聚合商,聚合更多的“微电网”资源,形成充足的可调负荷,并统一接入区级智慧能源管控平台。积极引导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鼓励终端用户建设利用不间断电源、电动汽车、用户侧储能等分散式储能设施,探索“储能+”多元融合发展新场景。
以治理创新为抓手,谱写基层善治篇章。当前,数据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数字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扩展,逐渐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收集、整合、共享和畅通的重要作用。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重庆时强调,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科学规划建设大数据平台和网络系统,强化联合指挥和各方协同,切实提高执行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出一系列公共服务精准高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新形态,提供了智慧治理的新引擎,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不断赋能。钟楼区围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以新质生产力为主导,以AI技术为引擎,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叠加智能管理图层,深度开发精细化管理场景,创新突破基层社会治理新领域,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智慧化。比如,“智慧北港数据港”推动基层治理关口前移,基于GIS地图实现楼栋房屋可视化分布,并在部分小区通过安装人脸AI识别,24小时监测空巢老年人进出门信息,智能关联网格员随访、走访服务。又比如通过无人机构建空中一张网动态感知能力,突破城市管理人力不足、地面巡查角度的局限,利用AI算法智能识别基本农田违建、闲置用地违章、垃圾点异常、水体异常等问题,释放更多人力资源到执法处置等工作中,降低长效管理投入。
(李超鲲,省委党校第2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常州市钟楼区委副书记、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