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过年|我看春晚:拥抱每一个“我” 融汇每一种情
2023-01-27 10:08: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从1983年第一届春晚至今整整40年,在时间的跨度中,生活在变、审美在变、技术与环境在变,而春晚的初衷与目标一直未变,就在这变与不变之中,春晚顽强生长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民俗习惯。好的文艺需要拥有紧跟时代变化的创造性,而创新与共识本身就存在着博弈。通过2023央视春晚,我们能发现:新技术赋能艺术的升级迭代,打破阶层与圈层的内容构思、主流精神与青年文化交织互渗等现象,可见它在延续与博弈中不断寻找着最合适的解决策略。

因此,对于这台春晚,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用一些设问寻找这场视听盛宴中的内在逻辑。

美让你快乐了么?

常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乐”又何其不易。2023年央视春晚采用了带有极致东方浪漫色彩的艺术表达,在“乐”的方式选择上,强调了美感,淡化了宣教,拥抱了青春。年轻化的导演团队正在探索一种面向未来的审美方式。它以“花”的意象为基底统筹全篇、串联“种花家”的四时之景,为所有的新技术建立文化支点——天顶的花瓣结构,创意来源于距今6000年至4800年前的庙底沟彩陶;《满庭芳·国色》一曲唱出42种中国传统色,以正色为经、间色为纬,编织出多彩绚烂的中华之美;以及《碇步桥》的娇柔之美、《演武》的刚毅之美、《当“神兽”遇见神兽》的童趣之美等等。这些形式美让传统文化得以华彩绽放。

如果说欣赏这种美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那么一些歌曲如《好运全都来》洋溢的律动美,一些小品如《马上到》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则在用一种更简约的方式赢得愉悦与共情。快乐的呈现方式有多种:可以是会心一笑,可以是如沐春风,可以是笑中带泪,甚至意犹未尽以及未能充分满足的遗憾与再期待,都可理解成由审美带来快感的一种方式。

你能找到自己么?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观众对一个文艺作品关注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能从中找到自己。在《你好,陌生人》的遇见中,在《马上就会好的》的问候中,在《是妈妈是女儿》的情感交流中,在《初见照相馆》的婚姻故事中,在《我和爷爷踩高跷》的民俗活动中,在奔跑的《小哥》中,在各行业人群一起唱响的《早安,阳光》中——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存在?

春晚在努力地拥抱每一个真实的人。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不容易”的三年,无论他/她有多少角色与标签,都到了重拾信心再出发的时候。而这台春晚比往届更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平民化视角,强化对日常故事、生活细节的描摹,渗透着生生不息的人民力量。细观它的节目布局,可见每隔两三个节目就会给你一个朋友式的关怀和探问,让温情不断流淌在语言与音符之中,就像那首歌曲《跟往事干了好几杯》一样。

春晚有范式么?

既然有“百花齐放”,就会有百种“看花人”。在这种语境下,艺术创作者们力求“在艺术分赏的条件下寻求艺术公赏”(王一川语),即每个文艺作品都有其对应受众并希望推而广之。春晚也不例外。在此基础上似乎可将春晚的“范式”之一概括为“时空共情”,即以时间、空间及情感为标准和逻辑串联起各个节目。在今年的春晚中,微电影《我和我的春晚》讲述了追梦春晚40年的感人故事,舞蹈《锦绣》中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展现了两千多年来的华夏夙愿,此为时间之流;与之相呼应的是连接空间的《一带繁花一路歌》和《我的家乡》,用音乐歌舞打开了广袤的空间视阈;情感层面,春晚将亲情、友情、爱情、乡情、民族情、家国情、世界情及各种细微情感融汇一炉,对不同情感的布局安排形成了整台晚会的结构与节奏。

行文至此,想起去年同期正值北京冬奥会开幕。对于冬奥会开幕式的文艺表达几乎是举国上下一片好评,而春晚为何难以享受这种盛誉呢?我认为区别在于,春晚每一年都背负着14亿中国人的审美期待。它既是你的朋友,每到除夕夜带给你快乐与慰藉;也是一位智者,不断探索与尽力指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李长鸿

标签:
责编: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