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社会各界代表和海外人士数千人深切哀悼86年前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同胞。庄严肃穆的仪式提醒着每一个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人群中,一个年轻的面孔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他叫阮泽宇,如今是东南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学生。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幸存者的后代,2014年12月13日,时年13岁的他参与了“国家公祭鼎”的揭幕。这十年,他积极参加历史宣传、传递和平理念,身体力行践行“传承”二字。
当“幸存者”日渐凋零,“传承者”就显得尤为可贵。1987年,首次记录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共有1756名,截至目前,仅剩38位,但也有越来越多像阮泽宇一样的“传承者”正踏上守护世界记忆的道路:2014年以来,从世界各地来到纪念馆参观的观众超过6000万人次;纪念馆成立的紫金草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人数从最初的60人增长到超过24000人。
而在国家公祭的引领推动下,这些年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人士的正义之声不断汇聚,无数人的接力让南京大屠杀史实在世界更广范围传播: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同年,第一座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在美国旧金山开馆;201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成为西方首个官方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行政区域,同年,南京成为中国首个国际和平城市……南京大屠杀已从个人记忆、家族记忆上升到国家记忆、世界记忆。
讲述苦难、追缅逝者、呼吁和平……这些人、这些事,见证着海内外中华儿女对真相坚定不移的捍卫,也映照出全世界对和平永不止息的祈愿。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民族之痛,永不敢忘!年复一年的国家公祭,如同一面常拭常新的历史明镜,让人们在缅怀死难同胞中体悟历史的痛感,在钩沉屈辱记忆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也向世界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把民族的苦难铭刻于心,把和平的愿望付诸于行,这就是对逝去同胞与英雄先烈们最好的告慰。让我们在蒸蒸日上的“今天”,不忘苦难深重的“昨天”,奋袂而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