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我的家乡我建设,让更多“新农人”逐梦乡野间
2023-08-28 16:24:00  来源:无锡新传媒  
1
听新闻

汕头“90后”青年林岳锋返乡务农,向全国推广家乡丝苗米品牌;无锡“80后”白领吴晓波返乡创业,成为第一个把桃子论个卖的新桃农;水产硕士田淑娴首创“菌—藻—稻—虾—鸭”复合种养,将回乡6年观察所得带向全国两会……如今,广袤的农村地区为青年提供了更多创业与就业的机会,让更多“新农人”奔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逐梦斑斓田野。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新农人”累计达1220万人。“新农人”群体成长于数字时代,敬畏市场、关注需求,不但懂农产品种植技术,更具品牌意识和工业化思维。他们扎根农村,凭着种养新手段、营销新思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希望,不断推动“看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全社会要营造“用新农来兴农”的良好氛围,让更多“新农人”破土而出,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青春之歌。

用好政策引导,打造“兴农”舞台。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到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鼓励引导有专长的退休人员回乡带领年轻人参与乡村建设;从南京市启动“青年大学生新农人学费补助申报”工作,到镇江市将卓越“新农人”认定为“市级领军人才”,一系列鼓励创业、激励下乡的政策,让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奔赴乡村、建设乡村、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有生力量。各地应因势利导,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让年轻大学生不用远离乡土就能实现充分就业、收获良好收入,让农村成为有志青年安居乐业的千里沃野。

着眼科技赋能,铺设“创农”赛道。千禧一代,新技术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新应用重构农村经济生态,比如,利用无人机、智能机械可以进行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利用直播带货、网红经济可以深度“带火”农产品销售……乡村振“新”,离不开坚实的“数字底座”,江苏省正式上线智慧畜牧信息系统,绘就现代畜牧业发展新图景;湖北省举行数字化实践高级研修项目,用“数字农具”实现干活不下地。各地要广泛借助“接受知识快、创新能力强”的“新农人”力量,带领乡亲推进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不断铺设“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民职业”的科技“创农”新赛道,让农业经营更加有效益、更有奔头。

落实引才扶持,注入“留农”活水。凤凰非梧桐不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重视引才,更要注重育才,才能全面“留才”。比如,不少农业及相关的创业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年轻人在田间的“试错成本”很高,客观存在的高风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一些“新农人”的“留农”意愿。各地应强化关心关爱,主动深入了解“新农人”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加强技能培训,倾斜“资源要素”,营造拴心留人、发展可期的前景。各地要学习先进“留才”经验,将各类公共服务更好地覆盖到“新农人”,用一揽子普惠支持政策,实现“回引一人、发展一业、改变一村”。

“新农人”带来“兴农”新希望,书写“兴农”新人生。期待更多有志青年找准与广袤乡村的价值结合点,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不断绽放青春活力,将青春和才干都奉献给家乡,实现伟大梦想。(朱梓铭、于一凡)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