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逛展会越来越成为年轻群体的新选择。有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000场,接待观众近8亿人次,其中青少年群体是主要人群。今年1月至5月,在最受欢迎的文旅目的地前10类中,博物馆、展览馆排在第4位,95后预定博物馆订单的占比达到25%。约上三五好友,打卡创意展览,“看展式社交”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新喜好。
“看展式社交”风靡的背后,是近年来“文博热”的持续升温。不断诞生的网红博物馆,频频“出圈”的爆款文创产品,展览搭配剧本杀、密室逃脱等社交游戏……当传统文化与潮流文化结合,并展现出更加时尚靓丽的面貌、历久弥新的内涵,博物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就越来越大,年轻人对博物馆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并从爱好者变成传播者、引领者。
探寻“文博热”背后的创新密码,博物馆越来越多地与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传媒等进行跨界融合,演绎出新的业态和形态,是一个重要因素。“考古+盲盒”的概念让文物文创卖到脱销,《国家宝藏》首次将博物馆带上综艺舞台,《唐宫夜宴》和《只此青绿》通过跨界合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开拓新的路径……跳出静态的陈列和粗放的说教,将多种元素、多元文化融入展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平素“高冷”的传统文化自然能够“活”起来、“潮”起来。
生活不能缺少仪式感,看展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感”。当代年轻人群体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对精神生活有更高追求。尽管平时工作忙碌,他们依然热衷于打卡各种好看好玩的展览,希望借由一场展览,在感悟、欣赏和探讨“艺术之美”中,排解情绪,暂时忘记烦恼与压力,重新感受到被遗忘和忽略的“生活之美”。这是当下年轻人实实在在的需求,对文博场馆也是重要启示:只有将公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将文化放在首位,从关注历史中“物”的价值,转向重视当下生活中“人”的需求,用“仪式感”唤醒“文化魂”,才能创造设计出“叫好又叫座”的文创产品,赢得公众青睐。
“社交流量是一切流量之源”,这也是“看展式社交”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在社交平台上,与文博场馆相关的内容数量与日俱增,文博热度堪比“顶流”。年轻人参观各类美术馆、博物馆及主题展,往往会边看边发短视频,“一起种草一起拔”,看展的社交属性不断增强。围绕“社交新场景”这一功能,应密切跟踪包括青年人在内的受众需求,结合数字化手段、开拓多元化业务,不断创造具有传播度、参与度和交互性的展览内容,让传统文化在与青年群体的拥抱中,迸发出新的火花。
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社交、打卡的热点往往“来得快也去得快”,也容易因同质化引起审美疲劳。如何让“文博热”不限于一时而长居“顶流”,是未来必须思考的问题。我省文博场馆众多,珍贵文物瀚如星辰,文化展览丰富多彩,各地文博产业还要因地制宜,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根植文化内涵、突出自身特色、保持迭代更新,以高品质的差异化内容吸引更多年轻人,在与年轻人的共同成长中收获认可与共鸣。(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