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意见》将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放在首位,提出要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央视新闻)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全国各地正在全力应对,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敢有丝毫松懈。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的诸多企业也亟待纾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殊为不易。从江苏聚焦广大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出台22条扶持政策,到深圳缓缴全市所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至5月社保费,再到青海提高失业保险轮岗返还比例,一个个高含金量的政策“礼包”,不仅是千方百计保护市场主体的应有之义,更是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基”的关键一招。
瞄准问题靶心,开出纾困解难“对症药”。截至2021年末,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达1.54亿户,其中,有3000多万中小企业、1.03亿户体工商户。可以说,中小微企业是保市场主体的关键,它们就如同一株株幼苗,如果等苗枯了、根死了,任何帮助也都晚了。中小微企业所急所盼,莫过于“输血补钙”,对此,解决资金难题无疑是最有效、最快速的办法。缓解资金链紧张,既要通过产业基金、项目融资、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多元化金融支持与服务,为企业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活水”;也要通过增加订单来源等方式,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为长远发展“铺路”“架桥”。只有靶向施策、直击难点堵点,才能让更多中小企业获得直接有效的帮扶政策,从而增强信心、迎难而上。
聚焦创新内核,提升企业发展“免疫力”。企业发展能否行稳致远,关键还是要看企业的内生动力。企业根基浅、底子薄,防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自然就弱了下来。如何提升企业自身的“免疫力”“抵抗力”?惟有创新。各地在助企纾困时,既要注重眼前“输血”,更要着眼长远“造血”。磨刀不误砍柴工,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苦练内功的好时机。通过完善创业扶持制度、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机制等,进一步培育和激发中小企业自身应对各种风险的抵抗力。企业也应当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谋划,加强管理,从新机遇中获取“新营养”,通过“新营养”激发新动能。
紧盯政策落地,打好惠企稳企“组合拳”。政策出台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政策“及时雨”快点落到企业“田地”。将政策落到实处,要让广大市场主体充分、便捷地享受到政策红利,是助企纾困的关键一环。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配合,结合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把握好政策时度效,抓好政策宣传,盯紧贯彻落实,做到精准“滴灌”,及时协调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确保政策有效传导至市场主体,支持企业纾困发展。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让惠企政策直达企业,方便企业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办理,减少企业的“无形成本”,增加企业获得感。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当政策给力“邂逅”企业奋力,一个个惠企政策一定能释放更多效能,市场的春天也一定会到来。(孔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