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建设数字政府已成为数字中国和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因此,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
规划数字政府建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多地相继成立数字政府建设相关领导小组、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构,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成为标配,“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照进现实,有效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可以在指尖划动中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政务服务正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从“线下跑”向“网上办”、由“分头办”向“协同办”的趋势更加明显,将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转化为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而在已主要解决了政务服务“一网”的情况下,更大的突破就是“通办”,因此需要不断推进数据跨地域协同管理,将“异地可办”“跨省通办”照进现实,实现整合资源和流程优化,为企业减负添活力,为民众办事增便利。
强化数字政府管理,消除数据安全风险。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数字政府建设,需始终绷紧数据安全这根弦。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比如广泛采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就包含数据被非法窃取、滥用的风险。因此推动建设数字政府必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筑牢数据安全堤坝。要把使用数字技术可能引发的风险纳入法律调控,制定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审查制度,提升国家数据安全立法水平,加强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保护。此外还要加强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同时在基于研发自主安全的芯片基础上,实现与可信计算、主动安全防御能力全方位深度融合,由外挂安全转为内生安全,由单点防御向体系化协同防御演进,为现代数字政府提供体系化安全保障。
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警惕数字形式主义。当前,各地政府进行政务体系数字化的改革项目纷纷涌现,政务服务智能化、网络化日益成为趋势。但同时各地的数字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地区出现了“数字形式主义”。一些政务新媒体在运行中变味走样,或追求“一事一端”“一单位一应用”等导致APP过多过杂,功能同质化严重;或因运营不善、维护不力沦为“空壳类”APP;或过于强调各类APP、公众号、小程序的后台数据点击率、活跃度,令工作人员疲惫不堪。这不仅无助于效率提升,反而加重了基层负担,背离了数字赋能治理的本意。在建设数字政府的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只是手段,为民服务才是目的。因此要以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摆脱形式主义束缚,加强统筹意识,制定协同预案,用好管好电子政务,做好持续运维和迭代升级,才能真正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让群众满意。(赵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