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22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部署全国政务公开年度重点工作。《要点》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深化政务公开,更好发挥以公开促落实、强监管功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政务公开是行政机关对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的全过程公开,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人民、依靠人民,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这一必然逻辑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更高期待。尤其是在当下,疫情扩散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带来冲击,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包括疫情防控信息、降税降费政策信息在内的政务信息公开,对于消除顾虑、凝聚合力、战胜疫情、推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政务公开“自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政务公开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搭起了沟通联系的桥梁纽带,已经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时代热潮。在互联网时代,面对破十亿的网民规模,政务信息更需在阳光下“奔跑”,否则“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走遍天下”的问题就会给政府治理带来更大挑战。“察势者明,趋势者智”,要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大势,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潮,认清政务公开在政府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从思想上更广泛凝聚政务公开的共识,从行动上推动政务公开这扇门越开越大,变“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变“能不公开尽量不公开”为“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变“线下渠道公开”为“线上线下同公开”,真正以公开助力发展、改革与稳定。
推动政务公开“自强”。政务公开影响着政府治理效能,也考验着政府治理能力。其中,为政务公开打基础、强质量,是保障政务公开效能的关键所在。从公开内容上来看,要提升靶向发力的精准度,瞄准人民群众的“关切点”,深化行政法规和规章集中公开,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集中公开,加强政策集中公开成果运用,优化政策咨询服务,更好解答生育、上学、就业、创业、养老、医疗、纳税、疫情防控等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从公开方式上来看,要提升信息公开的质效度,根据人民群众的活动空间变化,加强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公开平台建设,综合考虑公开目的、公开效果、后续影响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公开方式,着力打通政务公开的“最后一公里”,让政务公开信息成为人民群众想看见、看得到的有效信息。
强化政务公开“自律”。政务公开是有边界的,超出这个边界就会适得其反。任何“无关痛痒”的应付式公开、“不管不顾”的乱作为公开、“虎头蛇尾”的半截式公开等,都不是政务公开的正确“打开方式”,不仅偏离了公开的初衷,而且会危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要锻强“责任链”,立足政务公开的广泛影响性,严格落实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政务舆情回应主体责任,树牢法治思维和保密意识,依法依规依纪回应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切。要画好“施工图”,坚持立足本地、结合实际,梳理形成政务公开工作台账,倒排工期、逐项落实,善于“回头看”,抓出“真成效”。要下好“一盘棋”,坚持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强化工作指导,严格审批程序,帮助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重要疑难问题,以优良的工作作风确保工作平稳有序。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政务公开做起,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回应人民群众关心关切,逐项抓好工作要点落地落实,必将更好保障人民群众权利,擦亮政府服务底色,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