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法律亮剑,破解“大数据杀熟”
2021-08-19 11:37:00  来源:太湖明珠网  
1
听新闻

同一平台上的同一款产品或服务,对“熟客”的报价可能要比新用户更高。近年来,这样的“大数据杀熟”现象受到社会各界诟病。17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三次审议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对“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作出规制。

破解“大数据杀熟”,法治是根本。早在2018年,“大数据杀熟”一词便入选为“年度十大流行语”。随着“大数据杀熟”现象愈演愈烈,近年来,我国针对该现象进行了许多专项整治,出台了许多相关规定,如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判决携程“退一赔三”等等。力度不断加强的背后是对“大数据杀熟”现象的绝不姑息。但停留在行业规定或是行政命令上的整治,终究打不到“大数据杀熟”的“七寸”,打击力度和震慑力度有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法治才是根本之策。将“大数据杀熟”现象列为违法犯罪行为,通过立法进行规制,这样的现象才有可能根治。

从不得、不能到不敢,治理“大数据杀熟”还得补齐短板。随着专项整治的深入推进,相关规定的出台,专项法律的实施,网络平台“大数据杀熟”将从不得、不能提升到不敢。但想要让法律的震慑效应落到实处,还有许多短板需要补齐。“大数据杀熟”现象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与其有很强的隐蔽性有关,一般消费者不留意,不通过用户间的比对,很难知道自己被宰。除此以外,想要通过相关手段、对照政策认定平台“杀熟”又存在取证难、认定难的尴尬,既需要获取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算法,也要有较强的技术分析能力解剖算法。这既考验着执法部门的执行力,也考验着法律制度的细节与质量,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反杀”能力,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建立数字信任,夯实发展之基。大数据,万物物联时代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依托科技手段,鉴于大数据分析,网络平台所要实现的是对用户更为精准化、科学化的服务,而不是拿过来“杀熟”。放眼长远,“大数据杀熟”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数字经济的良性发展。唯有建立数字信任,网络技术的进步才能真正惠及百姓。立法制约,建立数字信任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未来,在隐私保护、算法应用等方面,相关法律监管需要跟上,将数字信任构建放置于社会监督中,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宜声)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