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里有一句话流传得很广:“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虽然我很爱读聊斋,但对这句话从来不认同。有意为之也好,无意成习惯也好,虽然境界有高下,但善就是善,就是值得褒奖的;无意之过,无心之失,结果仍然是造成了损害,无论从法律上还是道德上都应该给予赔偿补偿。只看动机、心意,不看结果、事实,由此赏罚显然是非混淆。
对于善行,诛心论是要不得的。前段时间,如东“援鄂女护士”于鑫慧被曝护士身份造假、婚内“征婚”、个人征信出现问题等,称其“人设崩塌”。不少人质疑,她去武汉战疫就是一场自编自导的“作秀”。
面对汹汹舆情,如东县洋口镇中心卫生院作出了回应,确认了于鑫慧在武汉两个隔离点参与非医疗志愿服务50多天,也肯定了她的贡献:“她的这一行为体现了一位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勇于承担社会义务的热情。”至于她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债务纠纷案件,卫生院也向相关部门了解求证,其债权人已于2020年3月2日确认其偿债义务已履行完毕,目前无其他在诉、在执行的债务纠纷案件。另外,回应最后提到,婚恋属于个人事务,相信她会依法妥善处理。
洋口镇中心卫生院的这份回应,可谓“教科书式”的。首先,对舆论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如个人身份、志愿服务内容、债务纠纷、婚恋问题逐一进行了非常清晰的回应。更重要的是,回应未因外界质疑其“动机不纯”,而否定善行,而是鲜明地肯定了她的战疫贡献。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回应很好地划分出“公私边界”,债务纠纷因牵涉到个人征信,所以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查证。而婚恋则属于“个人事务”,单位自然无从过问。
实事求是地说,这名援鄂志愿者比较善于吸引媒体关注,无论是在武汉时给出院患者颁发奖状,还是前段时间高调征婚。但高调也好,低调也好,舆论不应被其牵着鼻子走,忽而感动,忽而“反转”,忽而又“反转再反转”,这样的舆情反复,已不是第一次上演。面对各类热点,还应保持一点定力。比如面对有人行善,肯定其善行即可,非要追问其动机纯不纯,非要拿放大镜查人家私生活,种种诛心之举,无疑是对善行的伤害。
孔子说过,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不要事前怀疑别人欺诈,也不要猜测别人不诚信,但假如有欺诈事先就能觉察到,这就是贤人了。这句话,放在当下的语境里,颇值得揣摩。 (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