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这或许是这个忙碌时代对扶不扶、想扶而不敢扶生动的诠释。然而,在我们身边,却总有人用自身微小的举动诠释善心,带给这个时代感动。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播出《新闻现场·江苏泰州:76岁老人勇救体重200多斤溺水者》的报道,为勇救溺水者的兴化大爷点赞。江苏兴化一名20多岁的男子游泳时遭遇险情,危急时刻,“防溺水自愿队”志愿者76岁老人王向阳挺身而出,成功将年轻男子救上岸。素昧平生的小伙溺水,年过七旬的他,拼尽全力。事后王老称:“如果救他我自己死了,七十几岁换二十几岁,也值得”,这番话感人至深、荡人心腑。
这是儒家文化“仁爱”的忠诚守护。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爱精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底色。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不仅让受困者得到了救助,更是为社会注入了满满的正能量,这样的善举,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得到了心灵的震撼,社会对善举的褒扬,更是对助人行为背后德善的肯定。这样的善良和感动汇聚成河,定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共鸣和示范效应,而我们该做的还有更多。
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上共同进步。弘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古有“百里负米”“卧冰求鲤”“雪中送炭”等故事代代相传,当今社会更需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以行动诠释善内涵。中华美德、中国精神、中国故事需要好的讲述方式,要加大对好人好事的宣传奖励,让传统美德与今天现实生活需要相结合,突出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做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在提升全民安全意识上共同进步。生命是鲜活的词语,安全是古老的话题,在安全意识上每个人都必须防范在前,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筑牢安全行为的“城墙”,推广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在社区、学校课堂中开展安全救助常识讲解,并以易懂的语言进行互动,将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护深入人心。
守望相助、扶危济困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美德之事,既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又要目标高远,用于实处。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中华美德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形成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