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苏司法改革的“试验田”,南京环境资源法庭成立至今刚刚一年,备受社会关注。两大长江流域偷捕案的审判,让南京环境资源法庭“一战成名”。靖江非法捕捞长江鳗鱼苗案件直播庭审,全国40余家媒体报道,超过1700万人在线旁听,“两法衔接”为长江禁捕提供了强大的执法保障。(7月17日中国江苏网)
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水网密布,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享誉“水韵江苏”。然而如果水里没有了鱼虾,没有了水生生物,那就是成了一潭死水,全无生气,神韵尽失。数十年来对长江的滥捕酷渔,鲥鱼早已灭绝,野生长江鲟基本绝迹,白鳍豚功能性灭绝,中华鲟已检测不到自然产卵,野生河豚所剩无几,白鲟已16年不见踪迹,刀鱼数量只剩零头的零头,中华绒螯蟹接近枯竭,对湖泊内河的竭泽而渔,鱼虾等水生生物濒临灭绝。全力保护水生生物,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守住“江苏水韵”,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以法治网管住“绝户网”。渔业部门规定,渔民出海捕鱼应当使用直径超过39毫米的渔网。其实在江湖内河捕鱼,也应当使用直径超过39毫米的渔网。让小鱼小虾漏网,继续生殖繁衍。可是不少渔民捕鱼时普遍使用的都是直径不足1厘米的渔网,所过水域一网打尽,小鱼小虾绝难生还,这种渔网被称为“扫地穷”、“绝户网”。更有电网尤其残酷,水里放电,不但对水中人员和水禽带来生命危险,而且所有水中生物统统陷入灭顶之灾。保护水生生物,必须把渔业规定上升为国家法律。江苏法治也应走在全国前列,不妨先行地方立法,规定“绝户网”为非法存在的工具,即使拥有“绝户网”也涉嫌违法,像禁止民间猎枪一样禁止“绝户网”。
以法治网钳住“全链条”。打赢长江“十年禁渔”硬仗,为子孙留下鱼类基因库,必须高举法律利剑,悬挂在“江鲜”“全链条”的每一个关节。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有人捕捞江鲜,是因为有人购买江鲜,有人售卖江鲜,有人运输江鲜,有人烹调江鲜,有人食用江鲜。现在南京等临江城市一律禁止涉嫌“江鲜”的广告、店招,更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涉及“江鲜”的蛛丝马迹,让“江鲜”的损害者们无处藏身遁形。南京环境资源法庭“一战成名”,就是对收购、运输、销售产业链全链条打击,成为全国首例判决从捕捞、收购到贩卖“全链条”承担生态破坏赔偿责任的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评选为2019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典型案例。
以法治网护住“退渔人”。对于违抗长江“十年禁渔”进行严厉打击的同时,要对尊法守法的上岸干行渔民进行温情关怀。让违法者得不偿失,让守法者得到好处,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该政府补偿给上岸渔民的款项尽快到达渔民家庭的账户,人力部门为渔民进入新行业成为新角色提供免费培训。抓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和生计保障这个根本,多措并举拓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渠道,积极探索做好退捕渔民社会保障、搬迁安置等工作。常州新北区段完成禁捕退捕工作的同时,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也已全部纳入社保,值得全民推广。只有依法把上岸渔民的保障工作做到位,做到细,才能保证“十年禁渔”“禁得了、稳得住、保民生、不反弹”。
守护生态环境,是全体人民的福利。守住“江苏水韵”,是全体江苏人民的愿景。坚决打赢长江“十年禁渔”硬仗,为子孙后代留住野生鱼虾的基因库,是这一代江苏人的重大责任,必须坚决做到。(秦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