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漫评】让互联网成为非遗传承新引擎
2020-06-12 14:23:00  来源:江海明珠网  作者:沈晨  
1
听新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自觉自立、凝聚人心的独特符号。推动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构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指导支持多家网络平台举办首届“非遗购物节”,这次活动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扬。

非遗承载文化精粹。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唯一一个传承至今、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体系。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孕育发展了灿烂多彩的文化。山川大地沧海桑田,历史烟云渐渐远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如同古代文化的活化石,坚强地保留了下来,并在现代生活中继续绽放生机活力,讲述着历史的传奇故事。镇江的白蛇传说、宜兴的梁祝故事、无锡的惠山泥人、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一项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性的善良、爱情的坚贞、生活的多彩、未来的憧憬,代表着古人与今人共同的精神价值,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

非遗需要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活化石”,与死板无生命的“化石”不同,这些“活化石”具有蓬勃昂扬的生命力,仍然鲜活地存在并融合于我们的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穿越历史沧桑流传至今,原因就在于它们符合社会发展潮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时代特征,让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的发展环境。这次“非遗购物节”就是将非遗与互联网有机融合在一起,让更多的非遗产品转化为形式新颖、实用性高、时尚性强的商品,并借助“互联网+”的翅膀,促进各类非遗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造福更多的消费者。

非遗需要工匠精神。近年来,人们对非遗产品的需求愈发强烈。但我们也要看到,当速度为王、短平快已成为一种普遍心理的时候,部分地方的文化产品出现了同质化、快餐化的倾向,这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非遗的传承发展需要搭上“互联网+”的高速列车,更需要保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认为,倡导中国匠人精神,就应该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江都的金银细工、扬州的盆景技艺、南通的色织土布……一项项精工细制的非遗产品,无不彰显着扎根于民族精神基础上的“工匠精神”。只有那些潜心钻研、甘于清苦、追求卓越、传承文化的非遗传承人,才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工匠,也应该得到社会尊重和回馈。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群众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非遗产品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生活所需。我们要不断推动非遗创新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沈晨)

标签:
责编:郭蓓 袁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