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是一种自家而国、一脉相承、浑然一体的爱国主义情感触摸与人生追求,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内生动力。近日,由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共同主办的江苏省第二届红色故事宣讲大赛海选启动,本次大赛以“讲好红色故事、弘扬时代精神、圆梦全面小康”为主题,重点讲好革命故事、小康故事、抗疫故事。此赛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创新,是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刻课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实践。我们期待广大宣传工作者和青少年积极参与、踊跃参加。
靠真实的事迹感动人,不夸大、不虚饰。江苏红色资源分布广泛,有数量众多、独具特色、极为珍贵的以革命遗址(迹)为主的红色文化标志。目前,全省有革命遗址1710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活动纪念地、重要领导人故居和烈士墓共1183处。江苏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上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奏响华彩乐章。江苏在防疫抗疫斗争中成绩斐然,一大批党员干部、医护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志愿者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重大胜利。革命故事、小康故事、抗疫故事题材丰富,事迹突出,内容深刻。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就要把“三大故事”讲真实,不夸大,不虚饰。无论采写、宣讲“三大故事”,一定要事迹真实,故事真实,内容真实,不能道听途说,不能捕风捉影。我们要靠真实的事迹感动人、影响人。
靠平实的故事感染人,不溢美、不拔高。故事、细节是对听报告人的奖赏。形成共鸣的故事,往往能够直达听众心灵。开山岛上用一生守岛的王继才,一句“总得有人去做”,是现实,更是至高无上的情怀;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邱海波,闻令而动、逆行出征,最早到达抗疫前线,一直战斗在救治患者最前沿,用高超医术挽救生命,充分彰显了江苏儿女国有急难、挺身而出、勇担重任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深厚爱国情怀。无论是小康故事,还是抗疫故事,一定要从讲故事、从事迹细节入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小细节、小情节,反映宏大的家国情怀。在采写、宣讲中,要善于挖掘平凡人的故事,用平凡人的故事打动人心,用真实的细节打动受众。宣讲报告感人的不是瞬间,而是过程,是一步一个脚印求索的过程。讲述“三大故事”,就要努力做到把平凡而动人的故事带进人们的视野,为社会点亮一盏盏充溢家国情怀的明灯。
靠生动的讲述打动人,不做作、不骄横。宣讲要靠故事、靠细节,才能生动。只有生动的讲述,才能打动人。比如,中国记协举办多届的“好记者讲好故事”,之所以反响热烈,就在于靠生动的讲述打动受众、影响读者。比如,光明日报记者郑晋鸣《半生流泪终不悔》的宣讲,不做作,很实在,生动感人。他在讲述中说道:20年前,我写了孔繁森。我陪孔繁森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14天,我问他:“孔书记,你为什么要二进西藏?”他笑了笑说:“艰苦地区更需要人呐!”6年前,我写了汶川大地震英雄机长邱光华。我问他:“你已经退居二线了,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地飞?”他说:“我是周总理亲点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这么危难的时候,我不飞行吗?”4年前,我写了江苏科技大学教授景荣春,他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育人,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当骨癌扩散到背部,他左手按着后背,右手板书讲课,将六件汗衫都按出了鸡蛋大的洞。这使我想起了肝癌晚期的焦裕禄,这不就是活着的焦裕禄吗?通过郑晋鸣亲历、亲见、亲闻、亲为的几个故事,讲述了一批好人以家国情怀为灵魂、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在讲好“三大故事”时,宣讲人要善于讲故事,善于调节感情,用浓厚的人民情,深厚的事业情,讲述平凡而感人的故事,让故事讲得精彩,让受众听得过瘾。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江苏启动第二届红色故事宣讲大赛,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增强讲好红色故事的意识和创新传播红色文化的能力。我们期待,要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实施为契机,大力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江苏红色资源,采写、讲好、用好“三大故事”,推动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向实处开展,向深处拓展,让家国情怀教育辉映新时代。(丁新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