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在书海中学思
2019-04-23 14:17:00  来源:江海明珠网  
1
听新闻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全国各地“读书踏青”“书香之旅”“读书月”等活动正如火如荼。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

  从少年、青年到暮年,人生的不同时间节点,读书始终贯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纸张文字带来坚韧的信念、无限的勇气、前行的力量,更有辩证全面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先生曾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能量源”,一座“反应堆”。它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有知识,更有认识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迈入这座殿堂,我们是在品读文字,更是聆听历史、感受文化,在与自我对话。从笔墨风华看家国情怀,从字里行间解社会变迁,其中蕴含的思想磁性、理论引力能够留住时间,并帮助我们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

  读书有其乐,亦有其法。对于不同的书需要讲究不同的读法。梁启超曾总结一个“三步读书法”,即鸟瞰、解剖、会通。第一步鸟瞰,即精略了解大概,明确重点;第二步解剖,将各部分仔细钻研,重要处细解割,疑难处细研究,有所得则记忆之;第三步会通,上下左右贯通,将全书全面彻底了解而后已。走好这三步,既要有广阔的宏观视野,又要有必要的细心考证;既要用多种理论和多种方法阅读,又要能把所读的书籍融合贯通起来。“猛火熬”与“慢火炖”相结合,如此,智山慧海才能成为助力我们向上的阶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读书的生命。读的内容少、看得慢均不必在意,读书贵在读精,重在能思索探求、灵活应用。从历史发展过程和社会现实需求着眼,披沙拣金、取精用弘,才能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孟子有言:“尽信书,不如无书。”人类认识发展是一段漫长的历史进程,杰出的作品都是“敞开”的,指向所有时间,但同时又有适合自身的语境,无法抽离时代背景而存在。如果一味躺在前人的“树下”,盲目接受已有结论,而不懂得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定然抵达不了书籍背后的精神本质。

  为什么读?要怎样读?读了有何收获?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收获一本好书,含英咀华、仰观俯思,也因读一本好书生出无穷乐趣。(阎语)

标签:
责编:徒滢 袁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