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统一部署,江苏省市网信部门近期集中开展属地违规自媒体账号专项整治,依法关停一批、约谈一批、训诫一批、警示一批,取得初步成效。(1月22日中国江苏网)
假谣言盛行、标题党仍在、俗与色并存……“做爆款”还是“挣快钱”?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似乎始终是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江苏网信办再次对一批违规自媒体账号予以依法处置:有销号的、有停更的,有约谈的、有训诫的--高压态势不变,净网初心不改。
自媒体乱象由来已久,成为互联网上的沉疴。此前有数据称,微信公众平台半年时间就曾封禁及处理涉黄公号约2.6万个、低俗类公号超8万个、标题党类公号1.6万余个,删除谣言文章近7000篇,还处理涉及“抄袭”投诉近5万单。这还仅仅是微信一家的“成绩单”。企鹅智酷的数据显示,56.1%的自媒体用户对内容质量表达明确的担忧心态,2017年超过23的用户不再关注新的自媒体账号。流量至上、算法经济、平台效应、渠道为王,丧失价值观、偏离意识形态主线的信息流,成为光明正大的“灰黑产”。
江苏是互联网大省,亦是重拳整治自媒体乱象的急先锋。江苏有网站近50万个,网民近5000万,互联网普及率61.1%,微信公众号235万个,微博账号150万余个,新兴传媒发达、传播格局复杂,网上舆论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常态管理常抓不懈,违规自媒体账号专项整治从未止步,有多少问题、开多大药方。另一方面,创新机制马不停蹄。比如灌南县就有一自媒体因在公众号上自称“第一”,违法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在去年7月19号被当地市场监管局罚款20万元;去年11月,近40家江苏自媒体率先组成的“江苏自媒体联盟”成立,清朗网络家园七条倡议发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话不仅是说给在网络上留言跟帖的网友听的,更是说给新媒体、自媒体运营管理者听的。
在去年的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压实自媒体的主体责任,关键就在于自媒体的运营维护者、自媒体的监督管理者。新时代的网络强国,首先要“强”在规矩与秩序,“强”在清朗与守法。自媒体乱象是个动态的现象,因此,惩治自媒体乱象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还得守正笃行、还得久久为功。
自媒体不是洪水猛兽,治理之意并非关张取缔。建立健全自媒体监管职能与作为,既是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空间,亦是在于降低用户获取有效信息的芜杂成本。在数字经济的蓝海,高压严管自媒体乱象也是在为公共治理现代化保驾护航。江苏统筹省市网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分类整治,加强综合治理,依法依规坚决打击传播虚假谣言行为、坚决整治违背公序良俗、“标题党”蹭热点、低俗媚俗等行为,坚决打击扰乱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行为--这既有助于清朗江苏互联网世界,更能为数字经济和网络文化传播荡涤污垢、扫清雾霾。
惩治自媒体乱象没有“暂停键”,监管在路上,永远不停歇!(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