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于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规定》出台旨在促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9月8日网信中国)
近日,在《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出台不久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又于昨日印发了《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如此密集的政策法规出台,既表明国家全力加强网络虚拟空间法治建设的决心,也体现出我国互联网领域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法治化的道路。
法治空白,法律法规不去填补,违反犯罪就会占领。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群众网下的一举一动,逐渐转化为网上的一键一击,确实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如今,只要有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足不出户就能畅游虚拟空间、阅尽世间繁华、觅得心中所爱。俗话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带来便利、丰富精彩生活的同时,网下的违法犯罪乱象也逐步向网上渗透,更有不法分子借助虚拟空间法治之手“够不着、摸不到”的缺憾,而大肆逍遥法外,有的更为一己私欲吞噬了许多无辜的网民。一些网络群组也随之成为了许多不法分子的法外“俱乐部”。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谣言诈骗、传销赌博等时见踪影;普通网民为“黑色旋涡”卷入,而走上违法犯罪、倾家荡产道路的案例频频出现。可以说,网络群组到了不治理不行、治理慢了也不行的时候。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出台,就像“及时雨”的到来,恰恰抓住了问题关键,不仅明确“建立健全用户注册、信息审核、应急处置、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也要求“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建立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合理设定群组规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使用者个人信息安全”等,从根本上有力遏制了不法乱象的出现。
法律是一切自由的前提和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限制一些不法分子“自由”的同时,也让普通网民在互联网群组中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比如实名注册、规范言行,等等。或许,不少普通网民会说,网络就是带给大家便利的体验、自由的享受,如今反而更加繁琐、教条了,甚至产生了厌恶感抗拒感。但不要忘了,一项法律法规的出台绝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蕴含了许多血淋淋的深刻教训,包藏了煞费苦心违法与守法之间的博弈。所以,法律法规上任何一个看似所谓的“多此一举”,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也正是这些“多此一举”,才为互联网群组和网民撑起了一把实实在在的安全“保护伞”。
《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这把“保护伞”有了,关键要能够撑得起来,发挥一路为群组网民保驾护航的作用。而这个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每一名网络群主负责人、每一个群组网民,都要自觉恪守《规定》内容,争做维护群组秩序的现代文明人守法者,也在于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路群组违法犯罪和《规定》落实不彻底的打击和整治力度,更在于全社会都能积极参与互联网群组的监督,让不守法不遵规的问题“无处遁形”。如此,《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这把“保护伞”才会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