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要,首在用人。精准选用好干部是党管干部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组织部门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守好选人用人“识别关”,在考察了解干部上下足“细工夫”,力求做到精准、精确、精细,为科学选人用人提供有力支撑。
注重精准,常态化发力,拓宽识人广度。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识别干部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基础和关键。若用人不核、识人不真,就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大关头、关键时刻。”功夫下在平时是精准识别干部的内在要求,只有对干部的日常了解透彻,才能全面掌握干部的“长短肥瘦”,从根本上防止“急需时缺人”“为帽子找人”。要做实干部考察识别平时功,一方面将走访调研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分类别、分领域、有重点地深入机关单位,将发现优秀干部作为实地走访的重要内容,近距离了解单位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和年轻干部的履职情况,掌握“最鲜活”“最真实”的素材。另一方面建立“双向约谈”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约谈领导干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和有潜力可培养的干部,同时鼓励干部个人主动到组织部门来汇报工作、交流意见、表达诉求、举荐人才,以面对面的谈心谈话加深了解、掌握实情。
注重精确,关键处细究,提高识人深度。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能不能在关键时刻、紧急关头挺身而出,是政治素质的直接表现。在实践中,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情况,往往是最直接、最具体、最难以掩饰的。越是重大关头、急难险重,越能够锻炼干部、考验干部,有担当、有本领的干部越能脱颖而出。识别干部要跳出单侧选人的思维定势,从锻炼干部的方向上发力,坚持在锻炼过程中识别干部。要根据掌握干部的实际情况,导向性、针对性地使用干部,将综合素质高、工作魄力足的干部放到乡镇领导班子去使用,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放到园区、国企去培养,有突发情况、重大活动时从后备干部里抽调组建工作小组,让他们接一接“烫手的山芋”、当一当“热锅上的蚂蚁”。通过跟踪了解干部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情况,识别干部在处理复杂局面、解决棘手冲突时的能力作风,切实将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勇于负责的干部识别出来。
注重精细,持久性研判,强化识人准度。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精准识别干部的最终目的是使用干部,干部的使用不能取决于一项工作、一时成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识别干部必须立足实际,不急于一时,要通过多次分析研判,做到参透干部选用的“短长理”。将跟踪考察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按照“一人一档”原则扎实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畅通与公安、纪检和审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不断优化干部“画像”。设计优化专业能力分析表、实绩采集表,让干部本人自填自评,与实地走访和谈心谈话得来的“一手资料”“鲜活情况”相印证,不止步于了解干部个人参加了什么活动,更深入挖掘具体做了什么工作、发挥了什么作用,实现库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实例支撑,确保库内信息真实有效、干部评价客观准确,让精准识别出来的干部随时“呼之欲出”。
(作者:陈礼荣 扬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