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要紧紧锚定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目标任务,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察民意、善访民情,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实处细处、做到群众心坎。
脚步向下,用心用情了解群众实况。“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实地看真贫推动真脱贫、扶真贫、脱真贫。不到现场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地把事情摆出来、晒一晒,就不能了解事情全貌,对症施策时自然免不了有偏差、出漏洞。只有满怀一颗赤诚之心,下沉一线访民情、听民忧,才能真正让冒热气、带露珠的情况问题呈现出来,让政令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党员干部须心怀热忱,让脚步“沉”下去,绕过“前院”“盆景”,多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在走村入户、一线观察中了解群众生活实况。善听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在闲聊家常中精准掌握群众诉求,让群众的生活情况、意见建议真正心中清晰、胸中明了。
剖根析源,精准精细察清群众诉求。听民声是前提,解民意更显关键。如果只做群众呼声的“传话筒”,一听了之、一看过之,缺少深入研究、深入剖析,就很难推动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调研连家船民时,发现不少船民上岸后又回到了船里,专门研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政策,亲力亲为推动解决连家船民上岸、定居、乐业一系列问题。不寻根究底、溯本清源,解决问题很容易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问题必定回潮、反复,难以真正让群众满意。党员干部须善于加强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科学分析,谨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住问题的重要领域、核心主体、关键环节,精准聚焦、靶向瞄准、有的放矢。强化系统思维,既要解决点上问题,更要联系实际分析面上情况,从呼应群众诉求向主动纾困解难转变,凡事思虑在先、考虑在前,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才能真正让群众称心满意、舒心惬意。
久久为功,尽心尽力回应群众期盼。“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解决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谷文昌扎根东山岛14年造林防沙,廖俊波十几年如一日甘做人民“樵夫”,黄大发30余年锲而不舍凿出绝壁“生命渠”……一代代党员先锋以爬坡过坎的决心、滴水穿石的恒心,在各自岗位上为民奉献,树立起不朽的丰碑。“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党员干部要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既立足当前,聚焦聚力、动真碰硬,把群众的问题一项一项定整改,一件一件抓落实,将问题清单转换为“服务清单”“成果清单”。也要着眼长远,明确责任清单、整改时限,对症下药治顽疾,建章立制堵漏洞,防止久拖不决、整而不改,用一丝一缕的尺寸之功,积跬步至千里,不断赢得群众的点赞称赞。
(无锡市滨湖区荣巷街道 秦梦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