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崇学》有言,“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所谓“凿深井”,就是紧盯目标、靶向发力、持之以恒,一锤接着一锤凿,“井”唯有凿得深,方能汲取“甘泉”。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党员干部要高质量抓好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和检视整改,以“凿深井”解码主题教育。
凿“理论深井”,解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日积月累方有所成,由浅入深积而为厚。大凡学有所得者,无不善于“凿其深、入其里”,《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有个细节,“在土窑洞里的煤油灯下,每天他都要读书到深夜。”然而,有的党员干部“走马观花”“一知半解”,有的党员干部“被动推车”“浅尝辄止”,这样既浪费了时间,更没有悟透理论,最终得不偿失。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下足“凿井取水”之功,深挖理论学习“富矿”,既铢积寸累、孜孜不倦,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耐住性子把书“读薄”;又专注凝神、精一专一,带着目标学、深入思考学,静下心来把书“读透”。从主题教育“真经”中学到“真金”,以理论成熟推动政治成熟、问题解决、工作提升。
凿“调研深井”,解码“实事求是、知行合一”。“一山一水,一步一履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开篇就强调:到基层调研要做到“五个字”,就是“深、实、细、准、效”。倘若直奔“精心设计的点”,抑或“坐在车里转、隔着玻璃看”,都不利于了解基层的全貌和民生的实情。调查研究只有真正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实际的“深处”,才能找到“泉眼”,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多在基层一线问题普遍集中、群众呼声高的地方“蹲点”。针对长期存在的就医难就医贵、大学生就业难等“急难愁盼”问题,既要看“门面窗口”,又要看“背阴胡同”,有的放矢、扑下身子,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也要拿出“凿深井”的韧劲,紧抓问题表象的“藤”,细研内在矛盾的“瓜”,推动调研成果从“纸面”落到“地面”,让群众的“心声”有“回声”。
凿“整改深井”,解码“刀刃向内、见行见效”。主题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整改实不实。然而,现实中不乏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纸上作业”,整改措施“隔靴搔痒”,若只盯表面而不入“其里”,那么检视整改难免会落入形式主义之“井”。因此,做好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就要善于揽“镜”自照,以党规党章为镜、以身边榜样为镜、以群众期待为镜,全方位查找不足。要始终将“人民”作为“置顶IP”,将关乎群众利益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对待,用群众“脸色”来检验整改“成色”。主题教育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对于短期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精准发力、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于尚未研究透彻的“病灶”,要敢于“刮骨疗伤”,深挖根源、厘清思路,明确整改清单、细化整改方案,做到整改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满意不停手,确保检视整改见行见效。
(作者:倪欢 太仓市沙溪镇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