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党员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当“深”处落笔,立足解难题、补弱项,发挥“啄木鸟”精神,俯身躬行、刨根问底,为精准“把脉”,精确“开方”打下坚实基础。
调查研究要“看得深”,不能只看“花瓶和盆景”,更要看“后院和角落”。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其中的“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做深做实调研“功课”,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弯下腰、沉下心去丈量、去探寻。不光要看“高楼大厦”还要看“背阴胡同”,确保看到的是真情实意,得到的是第一手真实数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要善于把握问题实质、把握矛盾规律、把握发展趋势,严防损毁千里之堤的小小蚁穴,防患掀起飓风骇浪的蝴蝶翅膀,未雨绸缪,治之于未乱。
调查研究要“听得深”,不能“倚窗凭栏听风雨”,要“身挨身坐心贴心”。态度和方法决定着调查研究的成效。调研能不能扎实有效,看的就是有没有真态度、诚心意。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调查研究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不仅要“进门槛”更要“进心坎”,不可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要不辞劳苦、风雨兼程,撸一撸袖子、挽一挽裤脚,带着感情走街串巷扑下去、嘘寒问暖唠家常,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调查研究“深潜”下去,才能将群众的真实想法“打捞”上来。要既听得进衷心表扬,更要听得进逆耳批评,把群众的诉求和呼声听进去,把华而不实的假把式、假功夫剔出来,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从而把调研结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务实举措。
调查研究要“想得深”,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一揽子考虑问题”。调查研究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急于求成“一口气吃成个胖子”。凡事贵在周密,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动身调研之前,应想一想调研的方向是什么?规划统筹是不是完备?切不可出现重复调研、扎堆调研、多头调研等情况,眉毛胡子一把抓,无头苍蝇两手空。要做好规划、统筹安排,列好调研清单,钻“矛盾窝”,用“特写镜头”,解剖麻雀、刨根究底,真正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如果说调查研究是“十月怀胎”,那么解决问题就是“一朝分娩”。真实的情况、深层次的问题,有时会被表象所掩盖,要在深入分析上下功夫,拨开迷雾、条分缕析,探寻事物的本质和“里子”,才能因地制宜探寻到更多破解问题的好办法,形成一批富有价值的调研成果,提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最大限度发挥“乘数效应”。
(阜宁县金沙湖街道 陈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