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革命烈士陈乔年在上海枫林桥畔被枪杀,年仅26岁。行刑前他留下一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近日,英雄亲笔填写的履历表首次公开,其中很多热血又可爱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他生动活泼的模样。
泛黄的履历表上,陈乔年详细且工整地填写了自己家庭情况、教育程度、经济来源等。我们可以看到他有好几个曾用名;他家是“官僚兼地主”,祖母有不少土地和产业,他的父亲陈独秀“曾充过教授”,哥哥陈延年以革命为职业;1920年起,他在法国学习工作,并于1923年路过德国;他的法文说得不太好,但勉强可以写,俄文说得很好,但不能写……
履历表的边角虽已磨损,有的字迹也渐渐模糊,但我们却能清晰地读懂字里行间所承载的鲜活精神——忠诚。一方面,陈乔年事无巨细、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情况,就连路过德国这件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情也未疏漏;对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也详细写上原因。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他的原生家庭很富裕,但他却选择了脱离家庭,靠着父亲提供的微薄生活费,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奔走于革命之途。因为忠诚,所以坦诚、毫不隐瞒;因为忠诚,所以能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对党忠诚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生命线,是首要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革命年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英勇无畏,“腹中是草根、宁死不投降”的坚韧气节,“竹签钉入十指、痛彻心扉也不叛党”的坚贞不移,无不诠释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对党忠诚不能停留在口头讲讲、会上说说,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勇于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年轻干部须以革命先辈为镜,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常修立身之本、常怀感恩之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职责使命扛在肩上,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勇挑重担、苦干实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
(作者:朱睿 金湖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