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刘基的寓言《工之侨献琴》,叙述了乐师“识琴”的故事:工之侨得一“良桐”,制成良琴,献诸官府,但乐师以“不古”退之。于是,工之侨先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雕上远古时代的文字,装匣埋土。第二年挖出,被人重金购买献诸朝廷,乐师纷纷惊叹“稀世之珍也!”以此讽刺评判事物仅凭外表而非内在的社会现象。借古鉴今,组工干部作为考察干部的“乐师”,应由识琴反悟识人,下好识人“绣花功夫”,做细识人“重头文章”。
材质是“良琴”之核,材质优良,坚韧度就高、实用性就强。识人察人亦是如此,组工干部必须练好“善辨材质”的基本功,在“定性+变量”中识察干部。要以定性思维考察能力素质,项目化列举能力清单和素质标准,从大事难事中看政治忠诚、吃劲岗位中看打磨历练、急难险重中看责任担当、复杂局面中看驾驭本领,凭可观可感的“刻度”识别干部;要以变量思维识察人之长短,侧重于看清现在变化和过去情况,从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中考察干部“个体素质”和班子“整体素质”融合度、“数字结构”和“能力结构”契合度,用可知可辨的“深度”识准干部。
音韵是“良琴”之本,奏出和声美韵方能获得听众公认。识察干部也须注重“听音+察绩”,“听音”要近距离,多听干部自己的声音,听干部说土话实话还是套话空话,谈工作路数是清晰明了还是模糊难解;多听基层群众的声音,跳出材料表格,以“四不两直”要求,到项目一线听党群反响、去街头巷尾闻民心得失。“察绩”要多角度,既考阶段性可量化的显绩,又考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既看推动快干得好的工作,又看进展慢矛盾多的工作;既纵向分析班子整体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又横向研究每个成员具体工作实际成效,以脚力眼力脑力提升精准识人的分辨率。
良琴,构架缜密、纹理清晰,引人注目;好干部,格局高雅、言行妥贴,胜人一筹。组工干部要用好“透视镜”,透过言表仪态、行为举止、各类活动了解干部的内涵气度,透过处事之中、得失之间、升迁前后看清干部的格局胸襟,透过人前人后、台上台下、八小时内外、有无监督等“四个一样”知晓干部的品德修为,透过依法守规、公道正派、律己清廉观察干部形象风范。同时,适时开展“隐蔽式”考察,深入“社交圈”“生活圈”了解掌握干部生活情趣、一贯作风,真正识出立场有韧度、思考有深度、做事有力度、行为有风度的好干部。
(作者:胥谨 盐城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