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领导检查要求看不见一片树叶”的新闻上了热搜。深秋时分,“不见一片树叶”看似是对城市公共卫生的严格要求,是城市规范化建设的统一管理,但为什么却被网友戏称为不是在扫树叶是在扫兴呢?
诚然,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看似是求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实际上,却是城市管理野蛮粗犷,缺乏人性化、个性化的表现。深层次地,体现了决策者懒政怠政、不切实际,凡事一刀切的形式主义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进入新时代,“题目”有了变化,我们想要答好治理现代化这道题,其核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性化为治理抓手,建设一座人民满意、充满诗意的城市。
厚植向民心,筑牢思想根基。人民是推进治理现代化发展的中流砥柱,只有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缺什么、要什么、想什么”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性化”治理。一方面,要严抓“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把初心使命当作一面镜子,直面问题,自正衣冠,用服务群众成果检验社会治理成效。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与败绩之间只有一步之差,只有坚持“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对人民心存敬畏、满怀关爱,才能让基层治理的成效始终保持高水平高质量。
凝聚民众意,淬炼干事本领。满足人民需求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的捷径。要走出“野蛮式”管理的形式主义怪圈,必须走进现实、走近群众,立足本职,多干事、干实事,在干事过程中提高能力素养,提升思维广度深度,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人民是城市治理的最终评判者,人民的评价是衡量治理效果的根本标准。唯有打破决策壁垒,搭建城市治理议事平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发挥人民创造伟力,才能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工作效能,真正实现共管共治、共建共享。
人性化是一个城市有温度的体现,也是精细化治理的重要原则。唯有真正做到“人性化”的“精耕细作”,才能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够持续繁荣发展。
(作者:周力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