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地评线】听·见丨“Liuzhou Luosifen”来了,这样的翻译你爱了么
2024-05-15 20:0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江一苇

最近,作为顶流网红小吃之一的柳州螺蛳粉有了官方英文名——“Liuzhou Luosifen”。以汉语发音的英文名一亮相,不少网友就称赞英文名贴切,不仅保留了原名的音韵,也更加凸显地域特点和传统文化特征。不过,也有部分网友对拼音形式的英文名能否被外国人理解表示担忧。网友们的不同看法也给我们带来思考:如何把握文化对外传播的主动权?又该怎么让中国话越来越“国际范”?

实际上,传统文化的外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为了削减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带来的误解,常常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正如部分网友所说,外译传统文化首先要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对于不熟悉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外国人而言,汉语音韵的外文名看不出事物指代的具体含义,甚至可能让他们“摸不着头脑”。因此,考虑到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和读者接受度,我们有时候的确需要采用意译或解释性翻译来帮助外国读者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但话又说回来,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文化成果如果套用外语词汇的组合方式,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渡了主动权呢?纵观全球,不少国家都使用本国语言为特色食物起外文名,广受欢迎的同时也加深了文化传播度,例如意大利的面条“Spaghetti”、日本的寿司“Sushi”以及墨西哥的卷饼“Taco”。 作为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形成和创造了众多璀璨的文化成果,这些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文化传统不仅在国内出圈,更风靡海外。可以说,在文化传播渠道丰富的当下,我们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越来越自信。也正是基于这份自信和传统文化出圈的事实,国际传播中“让传统文化保持本真和独特”的呼声才越来越高。

再者,部分传统文化成果的英文名是对照英文词汇照搬或组合,文化特性不明显不说,还容易造成歧义。就拿这次的螺蛳粉来说,从前的外译常称其为“snail noodles”,很容易让外国人以为螺蛳粉是“snail”(蜗牛)制品;即便个别版本使用“Liuzhou snail”来强调此“螺蛳”非彼“蜗牛”,也难以摆脱初始的文字印象。再像今年公布的“龙”的英文名称,英文语义中的“dragon”和汉语中的“龙”在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上皆存在巨大差别。或许从外译传播的便捷度和效果上看,以外文词汇为基底的翻译方式更“直观”,但细究起来,其中的文化特性不也面临曲解和消弭的风险吗?

当然,做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单就外译策略和方法来看,不论是按字面词汇的直译还是拆解文本的意译,本质上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与取舍。但由传统生肖、传统服饰和食品的外译变化来看,我们也不妨多探索和尝试新的外译策略和方法,以更加生动和准确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的本真性和独特性。让中国话越来越“国际范”,确实需要更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

标签:传统文化;英文名;螺蛳
责编:喻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