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地评线】听·见丨大学成绩单寄家长?不妨超然“单”外
2024-04-11 19:5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苏鹏飞

近日,一位浙江大学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学校寄给家长的期末成绩单,引发网友热烈讨论。不少网友直言“上的是同款大学”,并晒出了各自学校寄给父母的成绩单,有的附专业排名,有的以短信形式发送,有的则在学生挂科时通知家长,可谓形式多样、全面精准。

“万万没想到,原来大学真的会将成绩单寄回家啊!”在相关帖子的评论区,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事实上,把学生的成绩与家长沟通并非才开先河,有网友就表示自己爸爸当年读大学时学校也曾这么做。

面对被网友戏称为“被支配的恐惧”,有人提出了质疑:“大学生已然成年,还有必要将成绩告诉家长么?”“难道我又回到了小学生,还要‘享受’成绩单带回家的待遇?”而部分网友则表达了支持,认为大学生花着父母的钱,很有必要让家长知道学得咋样,而学校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是一种负责的表现,同时对自律性稍差的学生来说,也不失为一种鞭策。

实际上,“大学寄成绩单给家长”引发热议,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或许并未是一件非要判个“你对我错”的事情。赞成的一方从学校的角度出发,认为寄成绩单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业表现,保障了家长的知情权。学校邀请家长深入参与到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来,不仅可以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还有助于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反对的一方则主打“成年的大学生,有能力安排好学业和生活”般独立成熟的态度,认为高校给家长寄成绩单,是更贴近中小学采取的行为,甚至担心若只是看到成绩,而无法全面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孩子的评价略显不公。

孰是孰非,无论对错。“大学寄成绩单给家长”引起热议,甚至引发媒体关注成为话题,其实正是反映了高校、家长乃至全社会对大学生成长的关注和期盼。在这场讨论中,既应该看到学校栽树育人、用心良苦的出发点,也要体谅期待独立成长的学生以及望子成龙的家长。正如一些教育专家所提醒的,学校应当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解释寄学生成绩单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成绩单,避免过分追求分数。同时,家长与学校应形成合力,帮助孩子学好知识、陶冶情操,更好实现家庭与学校的良性互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与其纠结“是否应该寄送成绩单”,不妨多点关注教育的本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和家长或许应该鼓励孩子学会自我探索、自我辨析和自我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在成绩单之外,高校或许可以给出更加个性化的反馈,提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让家长对子女的成长动向有更完整的把握。老师和家长也可以更多引导并相信学生和孩子在大学阶段找到热爱的事业和职业方向,提升自我并勇敢走向社会。

一纸成绩单,激起浪千层。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给予空间,也需要关怀陪伴,需要试错历练,也需要指引建议。在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阶段里,在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间,成绩单,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标签:家长;成绩单;学校
责编:罗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