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地评线】听·见丨“作业熔断机制”引关注,学生“减负”没这么简单
2024-04-05 20:19: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苏文

“超过晚上9:30,写不完的作业也不用做了……”日前,广西南宁一所小学推出“作业熔断制度”,让家长群“炸开了锅”。虽然学校很快撤回该新规,却依然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根据这份新规,该校表示每晚九点半后,学生即使未写完作业,第二天也不会受到老师批评。校方称,此举是为了确保孩子们获得充足的休息。

家长们却反应各异。有家长认为,“规定十分人性化,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也有家长坦言,“规定的出发点和本意是好的,但不应该搞‘一刀切’,自律性强的孩子会尽量写完作业,贪玩的孩子少写作业有了挡箭牌。”还有家长建议,学校应从课业数量着手,适当减少数量,让孩子得到真正“减负”。

其实,自“双减”以来,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已形成了明确的观念认知,那就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快乐生活,而不是单纯的“题海战术”“打疲惫战”。

但在实操中,如果执行或落地不到位,难免“动作变形”,背离本意,有生搬教条之嫌,甚至引来家长和网友“学校将教学压力推到家长身上”的声音。

无独有偶,类似广西推出的“作业熔断机制”,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也对家庭作业项目出台相关规定。譬如,安徽某小学实施作业“超时熔断制度”,即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管是哪个学科的作业,只要超过晚上9点或总用时超过60分钟,必须停止,并且不需补做;江苏也有学校宣布启用作业“九点熔断机制”,晚上9点后,学生还有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家长可申请免做,并且老师不会批评学生。

坦率地说,这样一种“保护机制”,出发点是好的。一方面是为了学生的身体着想,让他们拥有充足的睡眠,养成好的身体。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学生有良好的时间观念,鼓励提高学习效率。

据媒体对1000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儿童青少年睡眠专题调查显示,超三成受访家长表示孩子睡眠时长未达标,52.2%的受访家长认为应避免给孩子过多课外压力。

由此可见,围绕“双减”,需要“两手抓”,既要保证学生们的身体健康,更对教学质量和课后检验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说,让学生告别深夜“写不完”的作业,就更要关注为何“写不完”,并对症下药。这点十分重要。

比如,学生作业不能按时写完,是由于自身贪玩浪费时间导致的,还是由于老师布置超量功课、超纲难题导致不会写从而需要大量时间思考?如果是前者,需要家校共同纠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是后者,那么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作业难度上适当调整,不揠苗助长,不焦虑应对,把课后服务做到位,让该完成的作业保质保量完成,而不是凭一句“晚9点半可以不做作业”就将该完成的任务卸下,这样对于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是无益的。

往大了说,真正下大力气去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或许是破解孩子睡眠普遍不足的根本之道。也只有当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等不良倾向被纠正,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双减”才能真正落地有声,孩子们才能睡得更足、成长得更好。

标签:
责编:黄泽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