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听·见︱什么都“淡淡的”?不妨多给生活加点滋味
2024-03-17 18:57: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江一苇

最近,“淡淡综合征”作为网络热词登上了热搜,不少人直呼自己确诊“淡淡综合征”,成为“淡人”。根据网友们的自述,“淡人”的显著特征为“情绪淡淡的”“说话淡淡的”“上班淡淡的”,日常口头禅是“都可以”“不在乎”“没必要”“算了吧”,主打一个不悲不喜、云淡风轻、随遇而安的松弛感和佛系路子。

前有“发疯”人设,后有“淡人”标签,创作欲满满的冲浪儿们除了会造新词,似乎也在努力地通过“人设”“标签”来舒缓压力、寻求共鸣。那么,“淡人”人设为什么会流行起来?我们又该如何看待生活里的“浓”与“淡”?

实际上,我们现在谈论的“淡淡综合征”,大多是指后天形成的社交性格,它与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有着密切关系,也可以看成是新的情绪出口。面对快节奏、有压力的工作生活,不少人在网上倾诉自己陷入了“卷也卷不动、摆也摆不烂、躺又躺不平”的矛盾状态,于是就用“人设”“标签”设立缓冲带。他们以“淡人”自居,抱着“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的心态,消解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后又重新投入工作和学习。这样看来,大家确诊“淡淡综合征”更像是一种独特的努力方式。

另一方面,争当“淡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大家对自身抱有更高期待。我们都有体会,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并不是靠一时冲动和激情就能解决,反而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变成“遇事冷静、情绪稳定”的“淡人”,意味着我们在面临不可控事件或维系人际关系上有了更优解,不会因为一些琐事心烦意乱,也不再因为一时的得失斤斤计较。淡然处事的生活风格,何尝不是一种本领呢?

当然,每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都是多样化的,“淡淡”也好,“发疯”也好,这种“标签”式的人设本质上都是一种自我调节,最终目的是让自己更快乐,让寻常生活更精彩。不过,有一种情况值得我们留意:层出不穷的人设和身份标签,并不是回避问题的借口。

“淡人”不是冷漠和麻木,“发疯”人设也不代表极端和偏执,我们所追求的情绪价值一方面来自内心平和,另一方面也源于周围环境的反馈。试想一下,如果工作因交流不畅而产生矛盾、朋友因长久不联系而疏远,一味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持“淡淡”态度,那我们无论标榜哪种人设、给自己贴上多少标签,长久下去只怕也会堆积消极情绪,甚至错失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再回过头来看,“淡淡综合征”这类人设或标签更像是文化镜像,折射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也需要我们不时地调整角度。生活的主角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我们无需纠结自己到底该归属哪一类“标签”,也不必为了“赶时髦”就成为“淡人”或“浓人”,毕竟亦淡亦咸之间才是真正的生活。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现实的酸甜苦辣,去创造和享受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标签:
责编:喻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