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苏新宇
近日,有细心网友发现,前有疑似成都太古里牵手门的“石油姐”董某某开设抖音账号进行直播,后有多位自媒体博主冒充“出轨男学生”的上海女教师开通直播并接受打赏,称“就是要接住这泼天的财富”……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相关平台对此作出迅速回应,立即封禁了涉事直播间和相关账号。
对于平台的做法,网友纷纷表示认可,“用丑闻来蹭流量,毫无底线”“这些人为了流量、为了利益,啥都可以不要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冒充他人蹭流量,无底线、无下限!”
事实上,在互联网上用丑闻来博取流量关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信息过载的时代,网友往往依赖于算法推荐和热搜榜单来筛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其中,丑闻事件因其极具争议性和话题性,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网友的关注。
部分自媒体博主为了获取更高的关注度和流量,便开始刻意制造和传播丑闻,其手段用“毫无底线”来形容也绝不为过,在短时间内收割大量流量后悄然离场,最终在舆论场留下一地鸡毛。一些丑闻事件的当事人在事件平息后,本着“黑红也是红”的理念,也会现身社交媒体,摇身一变成为“公众人物”,煞有介事地分享着丑闻事件背后的故事,采用颇具争议的言辞来获取更高的关注度。
显然,相关从业者肆意践踏社会公序良俗、放弃道德底线,实则是为了背后隐藏的巨大商业利益。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很容易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社交账号的高点击量意味着更多的广告合作和直播带货机会,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这种商业生态的形成,为众多互联网创作者提供了契机,客观上的确是丰富了内容的产出。
然而,流量固然可以变现,但对于那些秉持“流量至上”理念的博主而言,言行举止务必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规范,这是底线,也是不能逾越的鸿沟。
因此,对涉事自媒体博主的果断封禁是民心所向、当然之举。如果放任不管,相当于给社会各界一种错误信号:深陷丑闻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反而可以“因祸得福”,获取高关注度,赚得盆满钵满。如此导向显然与国家倡导的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互联网氛围背道而驰。
随着法律法规和市场秩序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创作者应当意识到,想要依靠丑闻来获取流量变现注定是一条死胡同。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网络名人”最终都没有走向“流量变现,大富大贵”的道路,而是在短暂的爆火之后迅速沉寂下来。有些人甚至因错误的价值观误入歧途,不慎触碰法律红线,最终身陷囹圄。
想要依靠网红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企业更应谨慎,在当前成熟的商业代言模式下,规避负面流量已逐渐成为品牌建设的基本原则。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当某位明星或网红的丑闻被揭露时,与之合作的品牌方总是会迅速作出反应,立即终止与相关当事人的全部合作,对丑闻流量唯恐避之不及。毕竟一旦将品牌与负面事件捆绑,会让企业付出长期巨大的损失。
当热度不再,围观者散去,真正能够获得社会认可的依旧会是那些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创作者。而想依靠“审丑文化”走黑红之路的人,或许能够获得短暂的关注,但终究也会在市场自我净化的作用下被观众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