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听·见丨面对“野蛮放生”,立好规矩方能和谐共生
2023-10-19 09:27: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片来源:广州人大网站

新江苏评论员 文心衣

据媒体报道,《广州市野生动物放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内首部专门规范野生动物放生的地方性法规。该规定对放生区域、放生物种种类、主体责任部门以及提前审批流程进行规范,违法放生最高将处10万元罚款。新闻一经发布,就引发网友广泛讨论。

放生祈福来源于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由于放生物种及其来源地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不恰当的放生行为给环境、生态、生物、社会和人自身都带来了不少新问题。

近年来,野生动物的放生乱象屡屡发生。去年7月,河南汝州云禅湖出现后被证实为鳄雀鳝的“怪鱼”,但直至8月26日晚排干公园湖水后才抓获,前后耗时超过一个月,相关直播甚至引来3700万人观看。江苏常州女子在当地长荡湖偷偷放生2.5万斤外来物种革胡子鲇,结果出现大量死亡,导致渔政部门耗费10天才完成打捞。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相关人员赔偿生态损失费用。诸如此类不负责任的放生行为,一再引发外界关切。

根据生态环境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门编制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随意丢弃、放生,已成为外来物种入侵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规范放生行为?有法可依是前提。此前由于缺乏明确规定及可操作规范,往往难以形成有效震慑与约束,针对这种“法不明、规难行”的情况,出台专门法规、予以规范,就十分有必要。

 

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客观来说,不少人不计后果地肆意放生、野蛮放生,虽然直接源于科学放生知识的匮乏,但现行相关法律未能对此类行为套牢法律责任的“紧箍咒”,是不容忽视的诱因。比如,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明确提出: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而现实情况是,“野蛮放生”虽涉嫌违法,也有过相关处罚案例,但相较于大量的放生案例而言,仍是极少数。这也让不少人对“野蛮放生”产生了“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错误认知。而目前的条例更偏向于原则性条款,亟需加入更为细致且因地制宜的地方性法规加以补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法规的遏制效力。

具体到本次《规定》,清晰明了、实操性强,是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比如,对放生区域、放生物种种类、主责部门以及提前审批流程进行规范,明确了“谁来管、怎么放”;又比如,设定细致具体的处罚规定,明确了“谁来罚,怎么罚”。此外,池塘里突然捞出鳄雀鳝怎么办?不小心捕到野生动物该放生到哪儿?哪些野生动物能放生,哪些不能?针对网友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都能在《规定》中找到明确答案。相信这部地方性法规正式实施后,能给相关执法工作提供更有力支撑。

当然,个人随意放生的行为,眼下仍有点多面广难监管的尴尬。正如有网友评论,以放生作祈福、积德之用的人群数量不少,而放生行为又相对“隐蔽”,这给监督“野蛮放生”加大了难度,要鼓励这一人群主动报备更是不易。因此,在有详细法规的基础上,我们更期待未来有更多行之有效的日常执行与在地措施。同时,这场与防范外来物种入侵的生态保卫战,也离不开大众的共同参与,例如用好举报奖励机制,相关部门及媒体增加科学普及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识别外来入侵物种,规范放生行为,这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应有之义。

标签:人大网站;广州;物种
责编:孔婧
上一篇
下一篇